华为智能汽车业务负责人靳玉志近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深入探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走向,特别是针对VLA(视频语言大模型)技术路线与华为所倡导的WA(世界行动)路径进行了对比阐述。
靳玉志指出,当前部分采用VLA路线的企业,倾向于借助Open AI等语言大模型,将网络信息进行学习并转化为语言模型(LM)的知识形式。这种策略看似捷径,但在他看来,这并非通往真正自动驾驶的有效路径。VLA尝试在LM技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将视频内容转化为语言token进行训练,再转化为车辆行动指令。然而,华为并未选择这一方向。
相反,华为更加重视WA路径,即直接通过行为端的信息输入来控制车辆,省略了语言转换的中间环节。这包括视觉、声音、触觉等多种感知方式。靳玉志强调,尽管WA路径面临诸多挑战,但它代表了实现真正自动驾驶的可行方向。
靳玉志还透露了华为在车型匹配方面的效率,表示最快可在6至9个月内完成一款车型的适配工作。对于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未来规划,华为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2026年,辅助驾驶系统将具备高速公路L3级别自动驾驶能力以及城区L4级别试点能力;2027年,将进行无人干线物流试点,并推动城区L4级别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而到了2028年,华为将努力实现无人干线物流的规模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