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巨头鸿海集团针对未来算力市场的发展发表了乐观预测,特别强调了主权人工智能(AI)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据鸿海透露,未来五年内,全球主权AI项目的投资额预计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这一庞大的资金流将直接推动算力市场的显著扩张。
在摩根大通的一次亚洲科技巡回活动中,鸿海精密分享了其最新动向。公司表示,其GB200与GB300系列AI服务器在过渡阶段预计不会遇到重大挑战,并乐观预测GB300将在2025年下半年成为出货主力。这一消息无疑为市场注入了强劲信心。
鸿海进一步指出,公司正积极布局主权AI领域,瞄准了包括美国Stargate、欧盟InvestAI及沙特阿拉伯Humain AI在内的多个大型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已经开始加速推进,预计从2026年起将为鸿海带来可观的收入。
在AI服务器市场,鸿海的表现同样抢眼。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第三季度AI收入预计环比增长170%,机架增长更是高达300%。鸿海预计,2025年其AI服务器收入将突破1万亿新台币大关,市场份额有望达到40%。这一预测与摩根大通的分析不谋而合,后者甚至更为乐观地预测鸿海2025年AI服务器收入将达到1.8万亿新台币。
在客户拓展方面,鸿海也取得了显著进展。GB200系列已经吸引了两家云服务提供商(CSP)客户,预计GB300系列将增加至三家。在Vera Rubin产品线上,鸿海还将新增一家重量级客户。同时,ASIC(专用集成电路)客户数量也将从目前的1家增加到2025年的3家。这些新客户的加入将进一步巩固鸿海在AI服务器市场的领先地位。
然而,鸿海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GB300产能的提升,GPU(图形处理器)美元成本的增加将对毛利率构成压力。同时,智能消费产品占比的上升以及不利的外汇因素也将对毛利率产生影响。尽管如此,鸿海表示将通过提高运营费用效率和运营杠杆来稳定营业利润率(OPM),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鸿海正在积极扩展其AI服务器价值链。通过与东元电机(TECO)的合作,鸿海将其AI服务器价值链从L11(AI服务器整机交付)扩展至L11+(数据中心模块化解决方案)。这一举措将使鸿海具备快速扩大数据中心规模的能力,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鸿海还在进一步垂直整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组件,如冷却系统等。公司认为,在终端客户的总资本支出中,服务器、电源和冷却系统占据了重要份额。通过价值链的延伸,鸿海旨在将其价值捕获比例从资本支出的40%提升至60%,这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毛利率。
鸿海对美国Stargate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公司认为,其俄亥俄州工厂很可能成为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制造基地。一旦Stargate项目落地,未来数年内将带来相当于7万个GB200机架的计算需求。这无疑为鸿海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鸿海在美国已经运营着三家工厂,第四家工厂也正处于开发阶段。管理层预计,到2026年,美国业务将实现大幅增长,产能将扩展至当前的数倍。这一预测不仅展示了鸿海对美国市场的信心,也为其全球扩张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