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这家家电巨头,长久以来都将多元化发展作为其核心战略方向。然而,与同行美的、海尔相比,格力在多元化道路上的表现并未如预期般耀眼。
最新财报数据揭示了格力电器的业务结构:制造业收入占比高达89.9%,消费电器更是占据了营收的78.38%。地域分布上,内销占比高达73.12%。这一数据反映出,格力电器的业务重心依然高度集中于空调等传统家电产品。
对于成熟企业而言,产品线的单一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营收增长也易受行业天花板的制约。格力电器的中期业绩报告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973.25亿元,同比下降2.46%,尽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但扣非净利润仅增长0.59%。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2.11%,归母净利润也下滑了10.07%。
面对业绩下滑,格力电器决定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也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这一决定公布后,公司股价次日大跌5.88%,成交量激增至108亿元。
事实上,格力电器的业绩压力早有端倪。空调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董明珠曾公开批评行业内的偷工减料行为,强调品质的重要性。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格力电器不仅面临传统对手的挑战,还遭遇了小米等新兴品牌的冲击。据奥维罗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小米空调在线上市场的市占率同比增长4.78%,达到15.32%,而格力空调的市占率则略有下滑。
格力电器并非没有意识到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早在十年前,公司就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包括对珠海银隆的投资等。然而,无论是新能源还是小家电领域,格力电器都未能成功突围。相比之下,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的多元化战略则取得了显著成效。美的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2523.31亿元,同比增长15.68%,净利润同比增长25.04%;海尔智家则实现营收1564.94亿元,同比增长10.22%,净利润同比增长15.59%。
美的和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为它们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美的集团的业务涵盖智能家居、新能源与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等多个领域;海尔智家的产品线则更加全面,从冰箱、空调、洗衣机到厨电等其他业务均有布局。这些多元化的布局不仅分散了经营风险,还为公司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