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美的集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格力电器与小米集团的双重夹击,让这位曾经的“家电一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改变着家电行业的格局。
8月27日,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一条微博,将家电行业的竞争推向了高潮。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制造业的核心在于实实在在的技术,而非空洞的打油诗。这番言论直指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此前发布的暗讽格力技术落后的七言打油诗。这场口水仗,不仅暴露了家电行业内部的紧张关系,也引发了公众对家电品牌技术实力的关注。
然而,口水仗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较量在于市场份额和财务数据。8月30日,美的集团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11.24亿元,同比增长15.58%;归母净利润为260.14亿元,同比增长25.04%。尽管数据看似亮眼,但美的的核心智能家居业务毛利率却同比下降了0.84个百分点,利润减少约14亿元。这一变化,无疑为美的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空调市场,美的的领先地位正受到小米的强烈冲击。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小米空调在7月的线上市场份额已经超越了格力,位居第二,仅次于美的。小米空调凭借低价策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其推出的米家中央空调Pro售价较美的同类产品低20%,直接将价格门槛砍至传统品牌半价水平。小米还计划年底在中国区开设超过20000家线下零售店,对美的形成渠道包围。
面对小米的低价渗透,美的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维持市场份额。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了美的空调业务单台净利润的减少。同时,在冰箱和洗衣机等其他家电领域,美的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渠道成本的上升以及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都让美的的盈利能力持续弱化。
与小米的低价策略不同,格力电器则选择了以技术壁垒进行反击。朱磊在微博中晒出了格力与小米产品的对比图,宣称格力产品在技术上存在“代际级差距”。格力凭借自研的压缩机等核心技术,有效对冲了成本压力。格力还通过“董明珠健康家”战略转型,计划全国建设1万家专卖店,以“十年免费包修”服务巩固线下优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美的集团夹在了格力与小米之间,面临着品牌、渠道、技术等多重围剿。其传统线下渠道仍依赖多层经销商网络,而新兴电商渠道的布局滞后,不得不通过补贴维持份额。同时,美的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其推进的“COLMO+东芝”双高端战略进展缓慢,未能有效对冲中低端市场利润下滑。
如今,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重塑。小米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传统稳态,格力的技术深耕巩固了基本盘,而美的则陷入了品牌认知困境。在格力“核心科技”与小米“极致性价比”的鲜明对比下,美的的品牌价值被前后夹击。若不能重塑竞争逻辑,美的保持多年的行业第一位置,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