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火锅赛道再升温,餐饮巨头谨慎入局寻增量

   时间:2025-09-02 01:01:4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餐饮界近期公布的半年报透露出一丝寒意,众多餐饮巨头面临业绩挑战,其中呷哺呷哺的持续亏损和海底捞的意外滑坡尤为引人注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火锅成为众多餐饮企业眼中的“救命稻草”。曾经,呷哺呷哺在平价小火锅领域风光无限,但随后转向高端市场的尝试并未如愿以偿,反而陷入亏损泥潭。然而,近年来小火锅再次受到热捧,成为餐饮市场的新宠。

自2016年起,小火锅逐渐成为众多知名餐饮品牌竞相布局的热门领域,海底捞、吉野家、和府捞面等品牌纷纷推出小火锅产品。随着消费降级的趋势显现,小火锅凭借其“单人单锅”、场景灵活以及亲民价格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如今,小火锅赛道上不仅有呷哺呷哺这样的全国性品牌,还有南城香、老乡鸡等跨界连锁品牌,更有不少地域性平价小火锅品牌如河南的“围辣”、西安的“串士多”、山东的“龍歌”等持续扩张。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新玩家依然跃跃欲试。

海底捞,这个中高端火锅市场的领头羊,也开始调整布局,于2024年11月推出“沸派・甄鲜小火锅”试水市场,次年7月又推出自助小火锅新品牌“举高高”,进一步深化布局。呷哺呷哺也不甘示弱,重拾小火锅业务,推出高性价比的套餐和自助模式,主攻下沉市场。

跨界玩家同样不甘寂寞。北京庆丰包子铺在部分门店新增全素小火锅,麻辣烫龙头杨国福也在青岛开设了首家自助小火锅门店。小火锅赛道的升温并非偶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全国小火锅门店数已超过5万家,消费规模同比增长达28.9%。

然而,餐饮巨头们纷纷加码小火锅的背后,也透露出各自的“增量焦虑”。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半年报均显示业绩下滑,而杨国福两次冲击上市未果,也急需通过新赛道寻求突破。尽管大方向已定,但在具体执行上,餐饮企业却显得更为慎重。

当前入局的企业大多是火锅、冒菜等与小火锅业态高度兼容的品牌,既能降低切换门槛,又能依托现有经验快速落地。在落地策略上,企业也不再盲目追求规模,而是更注重实际经营效果。海底捞选择与外部成熟团队合作推进“举高高”,杨国福则仅在青岛开设一家自助小火锅门店,谨慎试水市场反馈。

更为关键的是,本轮小火锅竞争的核心已从“低价内卷”转向“品质”。以往自助小火锅行业均价多集中在二三十元,而海底捞、杨国福的自助小火锅定价均为59.9元,菜品也同步升级,直接瞄准中高端市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火锅生意就容易做。

对中高端玩家来说,平衡“成本控制”与“消费者付费意愿”是一大难题。为支撑高品质定位,品牌需在多方面持续投入,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一旦消费者感知价值不足,品牌很容易陷入困境。在60元左右的价位段,还面临着众多传统火锅品牌的竞争压力。

而聚焦平价市场的性价比玩家,则容易在低价内卷中陷入品质失守的危机。为争夺客流,不少品牌卷价格,导致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为控制成本,部分品牌不得不降低食材标准,进而引发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门店数在5家及以下的小火锅品牌占比高达81.6%,门店数突破百家的品牌占比不到1%。即便是少有的千店品牌围辣小火锅,也陷入了“有规模无声量”的困境,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由此可见,小火锅赛道虽然充满机遇,但也挑战重重。无论是中高端玩家还是性价比品牌,都需要在品质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