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电商战略转向,力推“好货”与商家新路径
小红书电商在近期迎来了战略上的重大调整,从过去三年注重“人”的培养,转向了以“好货”为核心,同时强化商家经营的新阶段。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内部业务重心上,更通过一系列新举措向外界传递了明确的信号。
据悉,小红书电商自2023年设立独立部门以来,一直将重心放在打造具有审美品味和运营能力的“买手”与“主理人”上,他们通过创作优质笔记和直播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消费。这种模式让小红书电商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找到了差异化的道路,不依赖堆砌SKU或低价策略,而是基于信任和优质内容,筛选出适合小红书用户需求的商品。
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小红书电商意识到,真正的好货在电商平台上并未被充分覆盖,而很多擅长做产品但不擅长做内容的商家,恰恰是中国的大多数。因此,小红书决定为这些商家提供新的经营方式,推出了“市集”这一专属频道。
“市集”于2025年8月底在小红书新版本测试中亮相,作为App主界面底部导航栏的一级入口,它成为了承载好货的新舞台。与此同时,小红书还推出了“百万免佣计划”,商家在“市集”里卖出的前100万元商品,平台不收取手续费,入驻商家无需申请即可自动享受这一激励政策。
对用户而言,“市集”提供了一个更加固定的消费场所,让他们在想主动购物时,有一个可以稳定逛的地方,而不用在社区里碰运气刷笔记或直播间。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进一步强化了小红书电商的差异化特色。
小红书电商的这一战略转向,并非一蹴而就。在过去三年里,小红书通过强调社区独特性、淡化“头部”概念、回避“流量换低价”的玩法,找到了一条新路——引入符合平台调性的差异品牌补充货盘,再调动风格鲜明的博主连接各类细小的供需。这种模式下,小红书电商不仅关注“人”,更关注“好货”。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好货”,小红书电商部门发起了一场全国调研,走访了广州、深圳等地的店主和工厂,试图从源头探究好货的定义和商家的心态。调研发现,很多真正的好货并没有在电商平台上很好生存,而是被迫卷入了各大平台的低价竞争中。这些商家和品牌,就是小红书看到的机会。
因此,小红书启动了全国招商,要求“走进好货产区”,“用更细颗粒度的视角走进产区,陪跑好货商家”。同时,小红书还希望商家们形成一个个“社区”,用头部标杆商家带动相似商家入驻,形成良性互动。
“市集”的上线,不仅为商家提供了新的经营路径,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购物体验。在“市集”中,商品笔记、直播间、商品卡三类电商内容混排,推荐算法与小红书社区底层算法打通,能够更准确地感知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新需求。
小红书电商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过去战略的延伸,更是对电商本质的回归。在电商行业中,货的品质、价值与情感共鸣始终是用户决策的核心。小红书通过“市集”和好货战略,试图为电商行业带来新的可能性,让更多优质商家和品牌得到展现,也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