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安门广场,9月3日清晨迎来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庆典。为了确保这一历史时刻的通信畅通无阻,中国电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心策划并执行了周密的通信保障计划。
天安门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超过五万名观众聚集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线上,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直播密切关注着庆典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如此庞大的通信需求,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活动开幕的瞬间,网络数据流量激增,对网络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这无疑是一次通信的极限挑战。”通信保障技术负责人张学兵坦言。他深知,这次任务不仅要应对超高的流量密度,更要确保关键通信的畅通无阻,任何差错都是不被允许的。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电信调集了大量应急保障人员、车辆和设备。在庆典期间,共有5863人次应急保障人员、657台次车辆和2700台套设备投入使用。在广场核心区,更是部署了8台应急通信车,以确保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同时,中国电信还对重要通信线路进行了长达7万余皮长公里的巡查,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
为了确保通信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电信成立了重要活动通信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多个专业工作组,统筹负责通信保障、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和安全生产等工作。还派出了全集团的安全及保障专家支援北京,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通信保障期间,中国电信实行了7×24小时的值守和响应机制,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迅速应对突发事件。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指挥长,负责云网、数智、安全等领域的紧急响应和保障工作。在通信保障现场,中国电信设立了22个保障点位,实行全方位的“点对点”值守,确保网络运行的平稳顺畅。
中国电信在通信保障中还运用了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形成了通信保障的各项能力视图,全景展现了北京市的整体网信安全运行态势。这好比是一场超前的“沙盘推演”,让网络工程师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上百次的“压力测试”和“故障预演”,从而精准预测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通信保障工作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据本次通信保障负责人段冰介绍,早在几个月前,通信保障团队就开始了各项筹备工作。他们集结了涵盖云网运营、网信安全、安全生产与保密、客户服务、应急通信保障等各领域的“技术精英”,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通过持续170余天的努力,最终确保了通信保障工作的圆满成功。
在庆典期间,中国电信的通信网络表现出色,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或安全问题。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线上观众,都享受到了极速、稳定、流畅的通信服务。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电信严密部署、统筹资源、精准施策的结果,也是通信保障团队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