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哈佛大学两位博士生赛义德·侯赛尼与盖伊·莱廷格公布了一项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对就业市场影响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期间,美国约28.5万家企业内6200万名员工的简历及招聘数据,揭示了生成式AI如何对不同资历的员工产生差异化影响。
研究通过识别职位发布中的“AI集成师”角色,追踪了AI技术的采纳情况。结果显示,在样本企业中,约有3.7%(即10600家)已经引入了AI技术,并且从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这一趋势显著加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采纳了AI技术的公司中,初级员工的数量出现了大幅下降。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企业招聘活动的放缓,而非员工离职率的增加。特别地,批发和零售行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初级员工的招聘数量减少了近40%。
研究还发现,不同学历背景的员工在面对AI技术冲击时,所受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中等学历的毕业生群体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而高学历和低学历的毕业生则相对较为稳定。这一发现挑战了普遍认为的“AI将全面取代低技能劳动力”的观点,实际上,AI的应用似乎在重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尤其是对人力资本处于中上层次的群体产生了较大影响。
尽管生成式AI技术在部分公司内部的影响已经相当显著,但从整体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看,其影响仍然有限。目前,明确采用生成式AI技术的公司仅占样本总量的约3.7%。这意味着,尽管AI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并改变着部分企业的运营方式,但它对整个就业市场的广泛影响尚未完全显现。
研究强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生成式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深。然而,目前的数据表明,这一影响仍然集中在特定领域和特定类型的员工群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