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阋神星与冥王星:行星之路的坎坷与争议

   时间:2025-09-04 23:17: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的太阳系边缘,一段关于身份与归属的故事悄然上演。故事的主角,是一颗名为阋神星的遥远天体,它的发现,竟意外地掀起了一场关于行星定义的革命。

时间回溯到2005年,天文学家们兴奋地向世界宣布,他们发现了一颗比冥王星还要大、质量高出近三成的新天体——阋神星。一时间,人们纷纷猜测,这颗新星是否会成为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然而,命运似乎喜欢开玩笑,没过多久,不仅阋神星未能如愿加入行星行列,就连冥王星也被剥夺了“九大行星”之一的身份,两者一同被归类为矮行星。

初见阋神星的照片,许多人或许会误以为那是一颗脏兮兮的雪球。实际上,它与冥王星相似,都是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庞然大物,只是距离太阳太过遥远,相当于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九十多倍,绕行一周竟需五百多年。自明朝以来,它还未曾完成这一漫长的旅程。更令人惊讶的是,阋神星并不位于柯伊伯带,而是身处更远的离散盘,那里是太阳系形成时的“废弃物堆积场”,上亿个小天体在其中漂浮,阋神星虽大,却也并不显眼。

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会议成为了这场争议的焦点。原本旨在为阋神星正名的会议,却因讨论愈发激烈而变得混乱。有人提出,若阋神星能被视为行星,那柯伊伯带中与之大小相仿的天体,如妊神星和鸟神星,又该如何界定?最终,天文学界制定了一项新标准:行星必须绕太阳公转、由自身引力形成近似球形,且能清空其轨道上的其他天体。阋神星虽满足前两项条件,却因轨道周围小天体众多,无法符合第三项标准。

有趣的是,“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后,带来了新的数据。冥王星的直径略大于阋神星,约为2370公里,而阋神星则约为2326公里。不过,在质量上,阋神星更胜一筹。这不禁让人遐想,如果先发现的是阋神星,冥王星是否从一开始就不会被赋予行星的地位?天文学界,“先到先得”的规则似乎一直存在。冥王星占据行星之名七十余载,最终却因阋神星的出现,迫使天文学家重新审视行星的定义。

阋神星还拥有一颗名为阋卫一的卫星。这对天体组合甚至被天文学家视为研究量子引力的宝贵资源。由于阋神星远离太阳,引力环境相对简单,使得轨道变化观测更为清晰。然而,这些深奥的科学研究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柯伊伯带,已发现上千个天体,其中直径超过100公里的估计有七万多个,总质量相当于地球的五分之一。若按旧标准,太阳系中的“行星”将数不胜数。因此,降级冥王星、不赋予阋神星行星地位,实则有其合理性。否则,行星列表将无限延长,失去实际意义。

面对浩瀚的宇宙,人们不禁遐想,或许在其他恒星系统中,行星的定义与我们截然不同。将“清空轨道”作为行星的判定条件,或许带有某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然而,科学研究需要统一标准,否则将陷入混乱。

阋神星的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不和女神,它的命运似乎与这个名字不谋而合。它的出现,引发了天文学界关于行星定义的激烈争论,最终导致了冥王星的降级。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再次改写行星的定义?若阋神星某天突然被“平反”为行星,你又会作何感想?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