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携手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蓝图》,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该蓝图设定的核心目标聚焦于2025至2026年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预期年均增长约7%,而当纳入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年均营收增速预计将达到5%以上。
至2026年,该行业期望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的首位,同时预计将有五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大关。服务器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将突破40%。个人计算机与手机产品也将持续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为加速行业发展,蓝图提出了多项激励措施,包括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终端的创新应用,推动手机、个人电脑、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产品的迭代升级,并着力提升计算机外设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的可靠性。同时,强调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家庭等新兴产品,并加大对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的研发力度,力求在产品形态、质量及品牌建设上实现突破。
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蓝图着重指出需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上的攻关,同时加强6G技术的储备工作。针对光伏等领域存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蓝图提出要依法治理低价竞争行为,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并对产能情况进行细致梳理。
为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蓝图强调应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的创新,以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支持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交通、教育、应急、健康等领域的终端研发,旨在培育并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蓝图还着重提及了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倡导有序布局与产能管理,以确保行业的持续繁荣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