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代,黑龙江北安市曾有一家国营乳品厂,历经数十年沉浮后,如今以宜品营养科技(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以羊奶粉为核心产品的企业,正试图在母婴行业政策红利与市场变局中寻找新的增长路径。
1956年成立的北安市乳品厂,曾是当地重要的乳制品供应源。2008年,时年34岁的牟善波以收购方身份重返这座工厂。这位毕业于天津轻工学院乳制品专业、曾在圣元乳业从基层业务员做到总经理的技术型管理者,接手时面对的是设备老化、资金短缺的困境。他通过三方贸易缓解资金压力,亲自参与收奶工作推动生产转型,仅用数年便让工厂扭亏为盈,完成了从国营企业到市场化主体的蜕变。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成为行业分水岭,国产奶粉信任危机倒逼企业升级。牟善波选择自建牧场、布局海外,2016年推出首款羊奶粉产品并在韩国建厂,切入低敏细分市场。这一战略选择与行业趋势高度契合——据第三方机构数据,中国羊奶粉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不足50亿元增至2024年的超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宜品乳业借此构建起覆盖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特医食品、牛奶粉及成人奶粉的产品矩阵,其中羊奶粉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5.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5.6%。
定价策略上,宜品乳业将羊奶粉定位为中高端产品,700-800克规格产品价格在350-450元区间,既高于普通牛奶粉,又与部分进口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渠道方面,截至2025年6月,其产品已进入国内6.1万家线下门店,其中母婴门店超7000家。但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挑战:2022-2024年营收从14.02亿元增至17.62亿元,净利润却从2.27亿元降至1.72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0.36%至8.06亿元,净利润降幅达42.57%。
成本与竞争压力是利润下滑的主因。2022-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占比从17.1%升至24.5%,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达28.9%。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飞鹤、君乐宝等国内巨头与惠氏、雅培等国际品牌在全品类展开角逐,圣桐特医、百菲乳业等新玩家也切入羊奶粉及特医食品赛道。不过,宜品乳业在细分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其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份额达14.0%,在该细分领域占比更高达17.6%,位居行业第二。
政策端的变化为企业带来新机遇。2025年7月出台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预计覆盖超2000万家庭。这一举措直接刺激婴幼儿消费需求,母婴概念股集体走高。宜品乳业计划将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产业链升级、品牌建设、国际扩张及数字化改造六大方向,试图通过资本化巩固全产业链优势,推动智能化生产与国际化布局。
行业趋势显示,中国母婴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2024年婴童市场规模达4.2万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万亿元,2030年有望达10万亿元。其中,羊奶粉等细分赛道增速领先,消费者对低敏、高端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但生育意愿低迷仍是长期隐患,年轻群体对生育成本的担忧若未缓解,婴幼儿出生率下滑将直接影响奶粉市场需求。对于宜品乳业而言,如何在政策红利与市场变局中平衡增长与风险,将是其从行业第二迈向领军者的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