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车企加速迭代,“半年一改款” 汽车本质还是耐用消费品吗?

   时间:2025-09-06 11:15:39 来源:大象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掀起产品迭代热潮,传统“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的节奏被彻底打破。部分车企推出“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策略,甚至出现“年抛型电车”的调侃,引发关于“汽车是否沦为快消品”的广泛讨论。有人将汽车更新类比手机换代,也有人认为这仅是技术过渡期的特殊现象,汽车本质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快消品通常指使用寿命短、消费频率高的商品,如食品、日化用品、烟酒饮料等,其盈利模式依赖规模化市场与高频次消耗。与之对应的耐用消费品则以长期使用为特征,汽车长期被归类为后者。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员张翔指出,当前争议源于两大变化: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使其带有电子产品属性;消费能力增强导致换车周期缩短,过去高价车需使用多年,如今数万元车型的功能与性能已显著提升。

尽管新能源汽车呈现“快消化”趋势,但从本质属性、生产模式到售后体系,其与快消品仍存在根本差异。张翔强调,汽车单价普遍达数万元至数十万元,消费者决策需综合品牌、性能、安全及售后等多重因素,且正常使用下寿命可达十年以上,远超快消品的消耗周期。数据显示,中国购车平均价格接近20万元,最低车型也超两万元,价格门槛仍是快消品的数十倍。

多家车企负责人明确反对“汽车快消化”观点。某品牌负责人表示,即便用户换车频率提升,安全、耐用仍是核心标准,开发需遵循“车规级”而非“消费级”逻辑。以芯片为例,车规级芯片需通过AEC-Q、ISO 26262等严苛认证,缺陷率要求低于百万分之一,远低于消费级芯片的500PPM容忍度。汽车需适应高温、低温、颠簸等极端环境,寿命通常达10-15年,而消费电子设计寿命仅3-5年。

汽车生产模式亦与快消品截然不同。尽管实现规模化制造,但每款车型需经历独立设计、研发及严格测试,同一品牌不同车型的零部件与配置差异显著。法规与安全标准进一步限制了迭代速度,所谓“半年一改款”多限于软件升级或外观微调,硬件层面难以实现快消品式的快速更迭。某新势力车企创始人强调,汽车需兼顾一手车、二手车用户需求,品质标准需以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为考量。

张翔认为,汽车正处于智能化变革期,部分特征虽趋近快消品,但耐用属性将长期保留。未来商业模式可能向“服务订阅制”转型,消费者可通过合约购买包含充电、停车、维修等在内的服务包,降低购车门槛。同时,电动化与智能化推动底盘标准化,如“滑板底盘”技术可实现外观与内饰的个性化定制,成为行业新趋势。这种演变并非本质改变,而是耐用消费品与快消理念融合下的创新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