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进入更严格的安全监管阶段。新国标对车速限制、防火性能等关键指标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设置三个月销售过渡期,允许旧国标车型销售至11月30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品牌门店发现,当前市场仍以旧国标车型为主,新国标车型普遍尚未到货。
在雅迪、爱玛、九号等品牌门店,旧国标车型占比超过八成。天河区某九号专卖店店长透露,目前店内无新国标车型在售,预计最快9月中旬才能到货。五羊本田门店仅剩数十辆旧国标库存,店长担忧若新车型未能及时补货,或将面临断货风险。尽管如此,新国标实施后旧车型销量反增,某爱玛门店单日客流量较往常增长三成,消费者普遍担心新车型价格上涨而提前购车。
价格预期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多家门店负责人预测,新国标车型售价将普遍上涨。五羊本田店长指出,由于需采用金属部件替代塑料件、增加防篡改技术,同配置车型价格至少上浮500元。爱玛店长则表示,高端车型涨幅可能达600-700元。行业人士分析,阻燃材料成本增加、北斗定位系统安装及检测流程升级,或导致整体价格提升10%-20%。
新国标核心聚焦超速与防火两大安全痛点。在车速管控方面,虽维持25km/h最高限速,但通过三项技术升级强化执行:要求电动机电感值差异系数达标,从源头消除动力余量;采用不可逆防篡改限速设备;搭载北斗系统实时监控车速并上传监管平台。工信部此前调研显示,旧国标车型超速问题突出,主要因电动机动力余量过大为非法改装提供空间。
防火性能提升方面,新国标对电池接触材料、电气回路等关键部件阻燃性作出具体规定,并创新性限制塑料使用量——整车塑料占比不得超过5.5%。广州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友解读称,此举可降低火灾危害,配合"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制度及北斗定位警报系统,形成从材料到监控的全链条安全防护。
企业应对策略呈现分化。绿源表示已启动新国标车型排产,按市场需求分批供货;九号电动计划11月上线新品,要求经销商合理订购以实现平稳切换;雅迪则抢先布局,8月底在广州开设首家新国标专卖店,目前已有三款车型在售。财信证券研报指出,新国标将加速行业出清,预计形成252万-324万台市场缺口,为头部品牌创造扩张机遇。
技术升级压力下,行业洗牌趋势显现。九号电动合规总监杨彬认为,新国标将推动行业向安全化、智能化转型,企业需在电池安全、材料可靠性等领域构建技术壁垒。艾睿铂咨询合伙人章一超指出,更严格的生产标准将倒逼企业提升制造工艺,只有具备全链条安全管控能力的品牌才能在新竞争环境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