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青海省玛沁县海拔4500米的高原时,三辆越野车在颠簸的道路上留下长长的尾灯轨迹。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田相和与两位同伴,经过连续14小时、860公里的奔波,终于抵达这片离星空更近的土地。他们此行的目标,是拍摄9月7日午夜至8日凌晨上演的月全食奇观——这场被天文爱好者称为"红月亮"的天象,是近三年来我国境内首次全程可见的月全食。
62岁的田相和打开后备箱,5台专业相机、10个镜头和赤道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位退休市政工程师的装备清单,透露出他对这场拍摄的重视程度。2022年,他曾在四川巴朗山拍摄过月全食,当时以为那是自己最后一次追逐"红月亮",但当2025年的月全食预报传来时,他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看到天气预报说四川阴天,我们连夜查了全国云图,发现青海玛沁县是最佳观测点。"田相和边调试设备边说,他们特意选择避开城市光污染,在高原雪峰环绕处寻找最佳机位。
凌晨三点的高原寒风刺骨,气温已降至零下2℃。来自浙江、湖北、江苏的六七支摄影小队分散在方圆五公里内,三脚架在雪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田相和团队的三人裹着羽绒服,手指因长时间暴露在寒风中而僵硬。"快看!月亮出来了!"随着同伴的低呼,山脊线上缓缓升起一轮泛着微红的圆月。现场五十余台相机同时启动,无人机在头顶划出优美的弧线,快门声与寒风交织成独特的交响曲。
这场持续82分钟的月全食,将月球染成古铜色。据天文专家解释,当太阳、地球、月球排成直线时,地球大气层将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只有红光能穿透大气折射到月球表面,形成"血月"奇观。田相和的镜头记录下月亮从初亏到食甚再到复圆的全过程,他兴奋地展示照片:"这次拍摄比2022年更完美,连月面环形山的阴影都清晰可见。"
返程途中,团队成员杨阳仍沉浸在兴奋中:"最惊险的是阿坝境内那段120公里的夜路,大货车呼啸而过,我们以40公里时速开了四个小时。"李兵则补充说,虽然准备充分,但高原反应还是让其中一人不得不吸氧。这些插曲在看到"红月亮"悬挂在雪山之巅的瞬间,都化作了值得的回忆。
田相和的摄影生涯始于2008年的一次意外。当时他在高楼拍摄城市景观,四姑娘山幺妹峰突然闯入镜头,从此开启了他对天文摄影的热爱。"在成都拍月亮其实比拍雪山容易,设备跟上就能出片。"他指着相机里的照片说,"但这次跨越千里的追月之旅,让我真正体会到天文摄影的魅力。"据他观察,成都摄影圈对月全食的热情极高,"如果在本地能看到,估计整个龙泉山都会挤满'长枪短炮'。"
当越野车驶离高原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三人的相机里存着上千张照片,记忆中则镌刻着那抹穿越大气层而来的红色月华。这场跨越时空的追逐,不仅定格了天文奇观,更见证了一群普通人对浩瀚星空的执着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