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芯国际全资控股中芯北方:强化战略掌控,助力国产芯片产能协同

   时间:2025-09-10 10:16: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AH股同步停牌六个交易日后,中芯国际(688981.SH)于近日披露了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49%少数股权的预案。根据预案,中芯国际拟通过向中芯北方少数股东增发股票的方式完成收购,交易完成后中芯国际对中芯北方的持股比例将从51%提升至100%,中芯北方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公告显示,此次定增价格为74.20元人民币/股,但由于标的资产的审计与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最终交易价格仍需进一步确定。市场对这一消息反应显著,中芯国际A股在消息披露当日收盘大跌10.26%,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超过800亿元。与此同时,中芯国际H股早盘一度冲高约5%,最终窄幅收红。

分析人士指出,中芯国际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全资控股,中芯北方少数股东选择以获配中芯国际A股的方式退出,而非直接获得现金,这体现了少数股东对公司前景的信心。中芯北方资产收益表现良好,重组完成后有望进一步提升中芯国际的整体盈利能力。

中芯北方专注于12英寸晶圆代工,具备逻辑电路、低功耗逻辑电路、高压驱动、嵌入式非挥发性存储、混合信号/射频、图像传感器等多个工艺平台的量产能力,服务领域涵盖智能手机、电脑与平板、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等终端应用。目前,中芯北方拥有两条月产3.5万片的300mm生产线,其中第一条生产线主要生产40纳米和28纳米Polysion工艺产品,第二条生产线具备28纳米HKMG工艺及更高技术水平。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芯北方资产总额达443.53亿元人民币,净资产407.57亿元。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9亿元,净利润16.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87%。从财务角度看,此次收购对中芯国际而言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测算显示,中芯国际2024年合并报表净资产收益率为2.34%,而中芯北方同期净资产收益率达4.1%。若评估机构按接近可辨识资产的价格确定交易对价,中芯国际每股收益水平有望在短期内得到提升。

中芯北方的成立源于中芯国际早期推行的“菱形战略”。为贴近下游客户并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政策和资金支持,中芯国际在华东(上海)、华北(北京、天津)、华南(深圳)、中西南(成都、武汉)同时布局,并对分支机构普遍采用51%股权比例控股的方式实现控制。中芯北方作为北方分支,最早形成了成熟制程的晶圆生产线,成为中芯国际体系中成熟制程的代表。

目前,中芯国际除中芯上海受百分之百控股外,其他控股分支包括中芯南方、中芯京城、中芯东方,持股比例分别为51%、51%和69.97%,其中中芯南方持股比例最低,为38.52%。由于绝大多数分支尚未并表,中芯国际的“潜在利润”仍存在于表外,未来或有进一步并表的可能。

此次收购恰逢国内先进制程高端AI算力芯片量产的关键时期。此前,杭州深度求索公司发布DeepSeekV3.1,明确表示新模型适配即将发布的参数结构为“UE8M0 FP8”的国产芯片,预示国产先进制程算力芯片大规模量产时代或将来临。与此同时,中国AI相关企业的资本开支将深度挂钩国产芯片供给,包括百度旗下昆仑、寒武纪、华为升腾等都将量产先进制程AI算力芯片,这对中芯国际等合作晶圆厂的产能和良率提出更高要求。

天使投资人郭涛表示,中芯国际收购中芯北方剩余49%股权的核心在于强化战略掌控与资源协同。作为重资产模式运作的晶圆代工厂,完全控制中芯北方可消除股权分散导致的决策摩擦,统一调配北京基地的产线资源与技术路线,加速先进制程研发进程。同时,整合成熟产能能更有效对接京津冀产业集群需求,提升设备利用率与规模效益。在国产化深化背景下,全资持有关键制造基地有助于保障供应链安全,契合国家大基金等国资的战略导向。合并报表后可增厚利润并优化资产结构,为后续扩产提供充足现金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