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业互联网新变化:如何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新动力?

   时间:2025-09-11 03:04:38 来源:博览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基础设施,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迎来快速发展期,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和应用深化均取得显著突破。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推动工业互联网向更智能、更立体的方向演进,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让工业互联网从“经验复刻”迈向“智慧超越”。传统模式下,工业互联网主要将“老师傅经验”转化为可执行的流程,但本质上仍是对人类经验的模仿。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学习海量工业数据,能够快速掌握全流程工艺参数,甚至将“只可意会”的技艺转化为可量化的科学模型。例如,智能决策系统可分析生产数据中的隐性规律,将传统技艺升华为可复制的科学方法;人机共创模式则通过“超级大脑”与“灵巧身体”的协同,实现生产指令的精准执行,催生出具备柔性和适应性的“工业智能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仅通过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提升1%效能,即可创造4000亿元的增量价值。

在架构层面,工业互联网正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局融通”。过去,企业多聚焦于局部产线改造或上下游连接,但系统间、企业间的壁垒导致难以形成体系化优势。为此,业界提出“T型架构”理论,通过横向IT集成与纵向OT深化实现全局优化。横向层面,IT技术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产融协同,构建起富有韧性的产业生态;纵向层面,OT技术深度连接企业内装备、产线、车间和工厂,形成全流程数据链路,推动生产要素的透明化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截至2025年2月,我国已培育超230家卓越级、1200家先进级和3万家基础级智能工厂,标志着数字化转型从“局部优化”迈向“全局智能”。

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另一大突破。针对企业上云的数据安全顾虑,我国构建了“三朵云”协同布局:边缘云作为“保险柜”,将核心商业数据部署在本地处理,确保机密不出厂;企业云作为“办公室”,承载财务、人力资源等通用管理系统,降低运维成本;生态云作为“朋友圈”,提供产业链协作平台,促进数据共享和生态共建。截至2025年7月,企业专网已覆盖全国97%以上地级行政区,2万个虚拟专网和5G工业独立专网试点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

服务模式的创新,让工业互联网从“大企业专属”走向“中小企业普惠”。过去,高昂成本、复杂技术和人才短缺是中小企业转型的三大障碍。如今,订阅化应用、套餐化方案和管家式服务正破解这些难题。订阅制服务允许企业按需付费使用云端软件和算力,大幅降低初始投入;行业解决方案“套餐”覆盖生产管理、设备监控等常见场景,缩短见效周期;数字管家团队提供全流程陪伴服务,弥补中小企业能力短板。截至2025年5月,全国87%以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将数字化应用于核心业务流程,彰显了服务模式创新对转型的推动作用。

工业互联网的这些新变化,是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协同发展的成果。我国工业的持续韧性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又进一步夯实了工业基本盘。随着技术迭代和生态完善,工业互联网正不断拓展内涵与外延,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