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社会工作、网信、发展改革、公安、市场监管等五部门,近日共同发起针对汽车行业网络生态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打击网络水军、虚假测评及恶意抹黑等乱象。此次行动旨在规范企业营销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朗的网络空间。
治理行动聚焦三大核心问题:一是非法牟利行为,包括通过伪造图片视频、恶意解读销量数据、编造企业负面话题等方式获取流量;利用测评机构名义开展虚假测评,甚至以发布负面信息要挟企业支付“保护费”;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虚假热度,规避平台监管。二是夸大虚假宣传,涵盖对汽车性能、质量、销量等数据的造假,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以及在行业活动中炒作话题误导公众。三是恶意诋毁攻击,涉及组织网络水军发布虚假信息、高管“拉踩”引战、煽动粉丝群体打“口水战”等行为。
根据行动方案,相关部门将通过企业自查、线索举报、深度研判等手段强化治理。汽车企业需全面排查营销环节,网络平台要建立虚假信息快速处置机制,对参与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依法关闭并曝光。治理范围将延伸至公关公司、营销团队等代理方,对购买虚假服务的车企同步追责。同时,畅通向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及属地网信部门的举报渠道,形成多维度监管合力。
行动要求各平台企业加强技术管控,重点甄别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水军,完善涉企侵权投诉、争议标签、一键辟谣等功能,防止虚假信息扩散。行业协会需推动行业自律标准建设,汽车企业应主动抵制网络乱象,杜绝参与虚假宣传或恶意竞争。多部门将建立协同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提升治理效能。
此次专项行动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分工,要求各地部门在组织领导、协调联动方面强化配合。网络平台需在两周内提交自查报告,重点平台要建立7×24小时涉企侵权信息监测体系。治理成果将通过典型案例通报、行业白皮书发布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