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还在猜测蔚来能否挺过2025年时,这家造车新势力用一场闪电融资给出了有力回应。9月10日晚间,蔚来宣布完成总额达10亿美元的股权增发计划,从发布公告到完成发行仅用数小时,美国存托凭证(ADR)定价每股5.57美元,A类普通股定价每股43.36港元,国际资本的踊跃参与印证了市场对其股权的强烈需求。
此次融资并非蔚来今年首次"补血"。今年3月,公司通过配售股份募集了40.3亿港元资金,加上此次10亿美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的增发,以及安徽国资和宁德时代等战略投资者的25亿元驰援,蔚来年内累计融资规模已突破百亿人民币大关。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融资吸引了美国、英国、瑞士等海外长线投资机构的参与,显示出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信心。
根据公告,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品牌技术平台开发、换电网络扩展及资产负债表优化。但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融资的核心目标是保障供应链稳定。此前乐道L60因电池供应资金短缺导致产能受限,错失市场机遇。在订单激增的背景下,蔚来需要提前支付供应链费用以避免产能瓶颈,此次融资正是为四季度交付高峰储备资金。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近期闭门会上坦言,公司正处在"生死攸关"的转型期。二季度财报显示,尽管销量同比增长25.6%至7.2万辆,营收增长9%至190.1亿元,但10.3%的综合毛利率和49.9亿元的净亏损,仍与盈利目标存在差距。更严峻的是,要实现四季度NON-GAAP口径盈利,需要完成月均5万辆、季度15万辆的交付目标,这较三季度指引的8.7万-9.1万辆环比增幅达65%-73%。
面对产能挑战,蔚来给出了详细的盈利路径:通过提升L90、ES8等高毛利车型的交付比例,将综合毛利率从二季度的10.3%提升至16%-17%;实施CBU经营机制后,研发费用从每季度30多亿元压缩至20亿元以内;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10%以内。李斌强调,若四季度销量能达到15万辆,实现盈利"完全有机会"。
市场数据为蔚来的目标提供了部分支撑。8月公司交付量突破3.13万辆,环比增长49%,时隔34个月重返新势力榜首。随着乐道L90产能爬坡和ES8交付启动,9月销量有望继续攀升。但产能能否支撑月均5万辆的目标仍是未知数,这或许解释了蔚来急于在三季度末完成融资的深层考量——既要为供应链储备资金,也要为可能的产能扩张预留空间。
在毛利率提升方面,蔚来品牌中长期目标为20%-25%,乐道品牌目标15%以上,萤火虫品牌目标10%左右。二季度其他销售毛利率已转正至8.2%,显示出非整车业务的盈利潜力。随着高毛利车型占比提升和成本控制措施落地,李斌的盈利公式并非完全不可实现,但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其他车企的激烈竞争,仍为这个目标增添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