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近期掀起科技狂潮,万亿市值龙头工业富联股价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印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场财富盛宴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传统房企的集体转型,从白酒到地产的旧经济板块被戏称为“老登资产”,而跨界科技的新故事正在改写资本版图。
在房企转型大潮中,万通发展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案例。这家1991年由冯仑等“万通六君子”创立的老牌房企,在经历2014年管理层更迭后,于2025年以8.54亿元收购芯片企业数渡科技62.98%股权,完成从地产到AI芯片的惊险一跃。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两个月内实现市值翻倍,成为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被收购方数渡科技绝非等闲之辈。其核心团队平均拥有16年行业经验,成员多来自IBM、英特尔、华为海思等顶尖企业。公司研发的PCIe5.0高速交换芯片,正是解决AI服务器GPU与CPU高速互联的关键部件,直接对标全球芯片巨头博通垄断的市场。据行业预测,该领域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1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4.5%,而博通目前占据全球90%的份额。
这场看似完美的转型背后,却暗藏诸多隐忧。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达1869%的估值溢价——截至2025年6月,数渡科技净资产仅6460万元,而万通给出的估值达12.72亿元。公司解释称“技术稀缺性+控制权溢价+行业景气度”支撑了这一价格,但市场对此普遍存疑。
财务数据更令人担忧。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数渡科技累计亏损超过2.3亿元,同期营收仅1628万元。为安抚投资者,万通与原股东签订对赌协议,要求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5亿元和10亿元。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在三年内实现收入60倍的增长,压力可想而知。
跨界整合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作为传统地产企业,万通在芯片行业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几乎为零。其地产主业也持续低迷,2022-2024年累计亏损11.7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亏0.28亿元。两家持续亏损的企业如何产生协同效应?管理层能否驾驭技术密集型的芯片公司?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
市场质疑声在8月达到顶峰。收购计划公告前两日(8月8日),万通股票突然涨停,引发“消息泄露”猜测。更戏剧性的是,8月18日公司实控人、董事长王忆会被北京公安局拘留配合调查。尽管家属称“与公司经营无关”,但这一事件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治理和内控风险的担忧。
这场转型大戏的成败,取决于几个关键节点:数渡科技能否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PCIe5.0芯片批量出货并获得客户认可;能否完成对赌协议中的收入目标;万通能否化解实控人风险并提升科技领域运营能力。若这些条件全部满足,万通或许能复制博通的成功路径;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沦为A股市场又一个“概念炒作”的案例。
在AI与国产替代的双重风口下,万通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力。但高溢价收购、持续亏损、跨界整合难题和实控人风险,都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追逐科技红利的同时,更需要保持清醒认知——这场转型究竟是价值重估的起点,还是资本游戏的终章,时间终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