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旗下新款车型YU7自上市以来备受关注,但近期部分消费者反映在抢购过程中遭遇交付时间不明的问题,引发对购车权益的讨论。6月26日晚,李先生在小米YU7正式开售后37秒完成订单创建,1分28秒后支付5000元定金。根据小米“先锁单先排期”的规则,他迅速完成锁单操作,却未被告知具体交付时间。三天后,通过小米汽车App查询发现,车辆预计需等待31至34周,即2025年2月才能交付,远超其预期。
小米YU7上市后销售火爆,官方数据显示开售1小时内大定突破28.9万台,18小时内锁单量超24万台。然而,产能压力导致交付周期延长,部分消费者甚至在下单前被提示需等待一年以上。李先生表示,官方此前宣传首批车辆预计8月初交付,但实际锁单后才发现等待时间过长,且根据规则,锁单后无法更改配置或退还定金。他质疑:“交付时间是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小米未明确告知,导致消费者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支付定金。”
记者体验小米汽车App发现,目前用户无需锁单即可查看车辆排期,但6月26日新车首发时,因下单量激增,系统确实无法实时显示交付时间。小米客服回应称,已收到李先生退定金的诉求,但目前无相关解决方案,将由专人跟进沟通。社交平台上,已有用户因退定金问题起诉小米汽车,且立案申请已通过初审。
行业人士指出,汽车交付周期因品牌而异,但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青岛某4S店销售人员表示,客户下单时可通过系统查询车辆下线时间,或协调其他门店调货,极少出现等待一年的情况。北京市京师(青岛)律师事务所曹严龙律师认为,小米未在支付定金时明确交付时间,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可依据《民法典》主张合同存在重大误解,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定金,但需结合具体证据分析双方责任。
青岛市网络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AI调解员表示,小米未告知交付时间的行为可能构成违约,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定金。建议消费者保留订单截图、沟通记录等证据,通过协商或诉讼维护权益。与此同时,小米汽车7月和8月全系产品月交付量均超3万台,但社交平台上有员工透露,截至8月底仍在交付开售当晚的订单,凸显产能与需求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