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携500余家科技企业组成“创新矩阵”,通过数字人解说、人形机器人表演、自动驾驶实景演示等互动场景,集中展现高端制造与前沿科技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这场科技盛宴不仅描绘出未来产业生态的生动图景,更通过国际级汽车赛事、商业航天发射、农业智能模型等硬核成果,彰显了亦庄作为新质生产力典范区的创新实力。
首钢园3号馆内,数字人“YURI”以虚拟赛车手形象亮相,通过实时动作捕捉与全息投影技术,为观众解读即将于10月17日-19日举办的2025 GT世界挑战赛北京亦庄站。这场填补北京十年国际汽车赛事空白的顶级赛事,将同步迎来GT世界挑战赛亚洲杯年度收官战,通明湖环湖赛道届时将成为全球车迷关注的焦点。
在“模数世界”展区,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碰撞引发观众惊叹。清华美院设计的“生命律动”装置中,植物叶片通过电极传感器将自然抖动转化为电信号,经AI音乐模型处理后,竟能演奏出流畅的钢琴旋律。这种将生物电信号转化为艺术表达的尝试,为智能交互提供了全新思路。
农业领域的数字化突破同样引人注目。麦麦科技展示的农业全产业链大模型,已在全国70余个数字农场落地应用。在草莓种植场景中,该模型通过实时采集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结合病虫害预测算法,可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灌溉、施肥方案。这种“数据种田”模式,使草莓产量提升20%的同时,农药使用量减少35%。
商业航天展区则展现了“亦庄箭”的硬核实力。作为全国75%商业火箭企业的聚集地,经开区已形成覆盖整箭研发、发射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其中,“智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通过30次重复使用技术,将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传统火箭的1/5。2025年以来,该区域企业已完成40余次发射任务,将130余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在健康卫生服务板块,跨国企业与本土创新形成双轮驱动。GE医疗展出的PET-CT设备“Max Elite+”实现亚毫米级成像精度,其北京基地生产的设备已出口至30个国家;长木谷首次展示的数智骨科手术室,通过3D视觉导航与力反馈机器人,将脊柱手术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同仁堂则带来AI配方筛选系统,可基于古籍数据库快速生成个性化药方。
信息科技领域,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以百米冲刺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其搭载的动态平衡算法使机器人能在复杂地形保持稳定;京东集团展示的物流机器人矩阵,已实现从仓储分拣到末端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龙芯中科推出的3D6000系列芯片,性能达到国际主流水平,为国产CPU树立新标杆。
这场科技盛宴背后,是北京经开区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通过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建设10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亦庄已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如现场负责人所言:“我们正在用科技创新重新定义城市的生产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