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近日陷入一场由知名公众人物罗永浩引发的舆论风波。这场争议始于罗永浩连续多日通过社交媒体对西贝餐饮提出质疑,导致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据贾国龙透露,自9月10日罗永浩首次发布批评微博后,西贝全国门店客流量出现断崖式下跌。9月11日至12日期间,单日营业额损失达100万元,预计13日损失将扩大至200-300万元。这位创业37年的企业家表示,这是西贝成立以来遭遇的最严重外部危机,其影响远超以往任何内部管理问题。
事件起因于罗永浩对西贝菜品预制程度的质疑。贾国龙详细解释称,被提及的袋装产品属于已关闭的子品牌"西贝小牛焖饭与拌面"尾货,该品牌今年初已停止运营。他强调当前西贝莜面村系统完全不存在预制菜,只有符合行业标准的预制工艺。对于预制菜定义,贾国龙指出需在工厂完成全流程烹饪后封装加热的才属预制菜,而西贝使用的中央厨房净菜配送属于标准化流程。
面对网络质疑,贾国龙选择硬刚态度。他透露已启动法律程序,由公司法务部处理相关诉讼。尽管内部存在不同声音,多数人建议暂避锋芒,但贾国龙坚持"生意可以不做,是非必须分明"的原则。这种强硬立场源于其对菜品质量的自信——经核查,罗永浩当次消费的13道菜品中无一道预制菜。
在应对策略上,西贝采取多重措施。除法律手段外,企业正组织厨师团队完整复现争议订单的烹饪过程,计划通过视频公开制作细节。贾国龙强调,企业长期执行"不好吃不要钱"的承诺,遇到顾客不满时通常采取免单处理,这种服务标准已坚持多年。
这场风波暴露出餐饮行业与流量时代的深刻矛盾。罗永浩作为拥有数千万粉丝的意见领袖,其单条微博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企业预期。数据显示,争议期间罗永浩连续发布30余条相关微博,并开展专题直播,在线人数突破10万。这种不对称的舆论战,使传统餐饮企业陷入被动防御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中出现支持声音。零售业企业家于东来公开力挺西贝,称其与海底捞等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可靠选择。贾国龙对此表示感激,并透露西贝管理层十年间三次赴胖东来学习管理经验,认为这种同行认可比舆论争议更有价值。
对于预制菜争议,贾国龙提出行业观察。他指出餐饮标准化是必然趋势,但需区分预制工艺与预制菜的本质差异。以红烧肉为例,提前十几个小时烹饪属于工艺优化,而非预制菜。这种解释试图化解消费者对工业化餐饮的焦虑,但目前看来收效有限。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贾国龙展现出传统企业家的固执与坚持。他拒绝采用道歉或合作等缓和策略,认为事实真相比商业利益更重要。这种处理方式虽引发争议,但也凸显出实体企业在面对网络舆论时的生存困境。随着法律程序推进,这场餐饮业与流量IP的对决,或将为行业危机应对提供新的思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