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乌海海勃湾区:无人机社团展风采 科技教育育新时代少年

   时间:2025-09-13 10:43:50 来源:央广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内蒙古乌海市第三中学的无人机教室里,十二名学生正全神贯注地调试设备。指导教师邱泽成手持计时器,目光紧盯空中盘旋的无人机,口中不时发出精准指令:“保持高度,注意转向角度。”这是无人机社团日常训练的场景,也是这支队伍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中斩获佳绩的起点。

今年8月,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了一场科技盛宴——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这场由教育部认证的顶级赛事,吸引了全国32个省市、近6000所学校的1.7万名青少年参赛。在激烈的角逐中,乌海市第三中学代表队以六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和三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成为内蒙古赛区的一匹黑马。

荣誉的背后,是长达数月的艰苦备战。从市赛到自治区赛,再到全国总决赛,队员们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他们不仅要掌握无人机飞行技巧,还需学习空气动力学原理、设备故障排查等专业知识。指导老师邱泽成带领团队反复优化飞行路线,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操作场景,甚至在周末组织加练。“每次训练都要记录数据,分析飞行轨迹的偏差原因。”队员王宇轩展示着训练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参数调整记录。

“我们更看重学生在训练中培养的能力。”邱泽成表示,无人机社团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培养工程思维、团队协作和抗压能力的实践课堂。在备战期间,队员们需要分工完成设备调试、路线规划和应急处理等任务,这些经历让他们学会了如何高效沟通、如何面对压力。

乌海三中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乌海市海勃湾区科技教育战略的缩影。近年来,该区将人工智能、无人机、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19所学校开设相关社团,配备专业师资和设备,构建起“课堂+社团+竞赛”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在海勃湾区第九小学,无人机兴趣小组的孩子们正在练习低空悬停;而在第二中学,机器人社团的学生正围坐调试程序,为创新挑战赛做准备。

这种从课堂到赛场的贯通式培养,正在改变当地青少年的成长轨迹。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探索科技领域,在编程、设计、操作中锻炼创新思维。海勃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拓展校内外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助力他们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