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电动汽车充电体验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发布,助力充电体验升级破“补能焦虑”

   时间:2025-09-14 05:15:3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聚焦电动汽车充电体验的行业盛会近日在天津落幕。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与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充电行业技术交流会暨《电动汽车充电体验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发布会”上,我国首个针对电动汽车车端充电体验的综合性评价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充电行业从“基础覆盖”向“品质提升”的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协会(CAS)批准实施,标准编号为T/CAS1087—2025。其制定由中汽数据、中汽研新能源检验中心牵头,联合吉利汽车研究院、东风汽车研发总院、一汽集团、深圳供电局及小米汽车等20余家主流车企和机构共同完成。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化评价车端充电体验的标准,它填补了行业在用户体验量化评估领域的空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依据。

标准制定的背景源于用户需求的深刻变化。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1076.8万辆,市场渗透率达46.8%。随着续航里程的持续提升,“里程焦虑”逐步缓解,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度及智能化水平等“补能焦虑”问题日益凸显。调查显示,超过65%的消费者将充电体验列为影响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这直接推动了标准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进行设计。

标准构建了覆盖充电全流程的三级评价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其中,充电安全被列为首要维度,严格对标GB/T43332-2023等国家标准,设置人员触电防护、热事故防护等“一票否决”项,同时鼓励企业超越国标要求,提升安全性能。便捷性维度则聚焦“找桩难”“操作复杂”等痛点,通过量化充电启停时长、直流快充速度等参数,引导企业优化全场景充电效率。

在舒适性评价方面,标准创新采用“客观测试+主观体验”结合的方法。从充电插座位置设计、插拔枪力度到照明灯舒适度,均邀请不同用户群体参与实测,推动企业在人机工程领域精益求精。例如,某头部车企根据标准反馈调整了充电口高度,使女性用户插拔枪的便捷度提升40%。智能化维度则重点评估充电剩余时间精准性、预约充电功能,并鼓励V2L(车辆对外放电)、V2G(车辆到电网)及无线充电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该标准的实施将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为车企提供了明确的产品优化方向,通过量化评估推动技术迭代;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依据标准评级选择充电体验更优的车型。据测算,标准全面推广后,用户平均充电时长有望缩短25%,充电故障率降低30%。目前,已有12家主流车企宣布将依据标准升级下一代产品,第三方认证机构也计划将其纳入检测体系。

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用户体验标准的落地,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业内人士指出,当续航里程突破600公里成为常态后,充电体验的优劣将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回应了消费者对高品质补能的需求,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技术支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