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吴会肖以"系统化创新驱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的转型路径与创新实践。
吴会肖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历史性跨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智能网联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从40%跃升至60%。这些成就标志着产业完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但面对"十五五"关键期,行业需突破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转向质量精进的发展范式。
在技术创新层面,长城汽车构建了三维科技生态网:纵向深化核心技术,形成燃油、混动、纯电、氢能的全动力布局,推出智能混动四驱HI4家族;横向推进跨域融合,以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为核心,实现能源、驾驶辅助、车身等控制域的深度协同;外部聚合生态资源,与全球顶尖机构共建AI技术生态,推动技术范式迭代。
产品创新维度,企业确立了"用户主义"原则。通过数字化需求洞察平台,精准识别不同场景下的用户体验痛点,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人。模块化平台设计实现轿车、SUV、MPV、皮卡的全品类覆盖,同时构建软硬融合的双轨品质管理体系,在智能体验与安全性能间取得平衡。
价值拓展方面,长城汽车重新定义汽车属性边界。车辆不仅是移动工具,更成为融合AI、互联与能源技术的智能终端,可参与电网互动、支持智慧城市能源调度,并作为超级终端融入智能家居、办公等多元生态。
全球化战略实施中,企业坚持"生态出海"理念:技术层面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针对不同市场气候、路况进行专项研发;服务层面构建全球营销服务体系,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经营层面吸纳本土人才,构建多国多产地供应链;品牌层面以"go with more"理念融合中国哲学智慧,推动品牌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型。
面对未来竞争,吴会肖强调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与综合国力的综合较量。长城汽车呼吁行业协同共享基础研发成果,拉通上下游标准体系,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通过全产业链利润合理分配实现价值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