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美国“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屡次推迟,技术难题与进度滞后成主因​

   时间:2025-09-15 07:10:11 来源:环球网资讯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全力推进“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试图在月球建立长期驻留基地。然而,这项被寄予厚望的太空探索工程,因技术瓶颈、进度拖延和资金压力等问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近期公开强调“美国不能输”的立场,更凸显了这场太空竞赛背后的紧迫感。

与上世纪“阿波罗”计划直接发射模式不同,“阿尔忒弥斯”计划采用分阶段对接方案:新一代“猎户座”载人飞船与月球着陆器分两次发射,在绕月轨道完成对接后,由着陆器搭载两名宇航员登陆月球,另两名宇航员继续环月飞行。完成月面考察后,宇航员需通过着陆器上升级返回轨道,与飞船会合后重返地球。这一复杂流程虽提升了任务灵活性,但也大幅增加了技术风险。

目前,“阿尔忒弥斯”已确认前四个任务阶段。2022年完成的“阿尔忒弥斯1”号不载人测试,创下距地球43万公里的深空纪录。原定2024年的“阿尔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任务,因技术问题推迟至2026年4月,由美国宇航员里德·怀斯曼、克里斯蒂娜·科赫、维克多·格洛弗及加拿大宇航员杰里米·汉森执行。“阿尔忒弥斯3”号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但发射时间已顺延至2027年,能否如期完成备受质疑。

技术不成熟是项目延误的主因。执行任务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猎户座”飞船及月球着陆器均存在缺陷。SLS火箭多次因燃料泄漏推迟发射,“猎户座”飞船的逃生系统和隔热罩可靠性存疑。更关键的是,由SpaceX“星舰”改装的月球着陆器,因热防护系统、发动机可靠性及海上回收技术未达标,导致在轨燃料加注测试无法开展。根据方案,需发射十余艘“星舰”作为近地轨道燃料库,为着陆器补充燃料,但大规模低温推进剂在轨转移技术尚未验证。

新一代登月宇航服的研发同样滞后。针对月球南极复杂环境设计的“舱外探索机动装置”(XEMU),需满足极端温差、强辐射及复杂地形下的机动需求。2019年公布的原型虽配备高清摄像机和头盔照明装置,但2021年审计报告指出其“严重推迟”。NASA被迫将项目外包给“公理太空”公司,后者于2023年展示的AxEMU原型虽提升活动性,但紧急生命支持系统仍需完善。2025年8月,AxEMU完成中性浮力实验室水下测试,但关键设计审查和系统集成测试需至2026年初完成,可能进一步拖延“阿尔忒弥斯3”号进度。

长期驻留月球的宏大目标,更面临核能供电的挑战。NASA计划在2030年前于月球南极部署100千瓦级核反应堆,为栖息地、生命支持系统及采矿作业提供能源。该反应堆拟采用铀燃料裂变技术,通过多层屏蔽系统保护宇航员,并利用斯特林发动机转化热能。然而,专家指出,需突破核材料太空运输安全、极端温差运行及废热管理等难题。此前NASA仅提议40千瓦级反应堆,而100千瓦级装置的运载火箭和配套技术尚未成熟,2030年前实现部署的可能性极低。

美国在空间生命保障系统领域与中国存在差距。NASA依赖补给任务输送物资的模式,难以支撑长期深空任务。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BLSS)虽被视为解决方案,但美国自21世纪初以来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逐渐减弱。相比之下,中国在相关技术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可能为未来太空竞赛增添变数。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