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自动化领域迎来新突破——拓斯达正式推出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这款机器人采用四舵轮底盘设计,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搭载基于高端伺服系统与预训练具身模型COT-VLA的智能决策系统,可自主完成复杂任务推理与执行。目前,“小拓”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场景验证,展现出工业场景下的高适配性。
针对工业场景需求,拓斯达明确轮式架构的实用价值。相较于双足设计,轮式方案在厂房、车间等结构化环境中具备更高性价比,能更好平衡移动效率与负载能力。公司依托服务15000家工业客户的经验,将运动控制、伺服驱动、视觉技术三大核心能力深度融合,构建起“场景+数据+AI”的驱动体系。这种技术路线使“小拓”在注塑件分拣、质量检测等环节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例如通过3D相机与AI视觉系统,机器人可实时识别产品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
技术积累方面,拓斯达已形成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在控制器领域,公司与国创工软联合开发基于欧拉操作系统的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构建“VR+AI+工业机器人”协同系统,实现多轴联动毫秒级响应。伺服驱动方面,自主研发的高端伺服系统为机器人提供精准动力支持。而在硬件制造环节,通过2021年收购的埃弗米数控机床,公司实现了关节、躯干等核心部件的定制化加工,其GMU400五轴联动机床在零部件精度控制上展现出独特优势。
软件算法层面,拓斯达与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基于真实工业场景数据训练模型。这种“工艺数据-AI模型-执行”的闭环模式,推动机器人从“执行指令”向“理解工艺”进化。例如在注塑行业,机器人通过持续学习不同材料的成型特性,可动态调整抓取力度与分拣路径,显著提升生产柔性。
为加速技术落地,拓斯达近期启用松山湖全球研发总部基地,聚焦具身智能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决策算法与人机交互技术。同时,公司发起成立“人形机器人生态创新联盟”,整合产学研资源,计划将应用场景从注塑拓展至装配、检测等领域,瞄准自动化装备的千亿级市场。这种生态化布局,既巩固了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具身智能技术商业化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从注塑辅机到全链条智能解决方案,拓斯达用近20年时间构建起覆盖3C、医疗、汽车等多领域的技术体系。此次人形机器人的突破,不仅是技术维度的延伸,更是对工业智能化需求的深度回应。随着松山湖基地的运营与生态联盟的推进,这家企业正以“硬件+软件+生态”的三维模式,重新定义工业机器人的价值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