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ITValue Summit数字价值年会上,云迹科技副总裁谢云鹏以“AI同事”为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具身智能技术如何重构服务生态。他指出,当行业聚焦硬件迭代与算法升级时,企业更需关注人机协作的底层逻辑——机器人不应是冰冷工具,而应成为具备六维能力的“硅基伙伴”。
深耕机器人领域11年的云迹科技,用数据印证了转型成效:截至2024年,其产品已覆盖3万余家酒店,累计完成5亿次服务,服务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00余圈。谢云鹏透露,选择酒店作为突破口源于该场景的三大特性——劳动力密集、任务重复性强、需24小时响应。在三亚的会议现场,他展示了机器人如何通过细节设计传递温度:用电话通知替代门铃避免惊扰住客,紧贴房门部署防止意外关门,这些“笨拙的温暖”正是机器人模仿人类行为的体现。
云迹科技提出的“六维能力”模型,为具身智能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学习力体现在机器人能根据咖啡渍自动清扫、规避常出现障碍物的路径;适应力表现在应对孩童阻拦时仍保持稳定运行;交互力则通过深夜送啤酒时说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情感回应得以彰显。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力的实践——某酒店坚持使用2017年型号机器人,拒绝升级迭代,只因“同事”身份已融入团队文化,每年生日庆祝更强化了情感纽带。
在人机协作层面,谢云鹏提出四大关键原则:目标明确、过程可控、结果可溯、反馈必应。以酒店场景为例,管理者通过设定响应时间KPI、分析运行数据挖掘潜在需求,使每次精准服务都转化为运营效率提升。这种模式已延伸至医院、工厂等领域,在放射药物运送、柔性生产线配送等场景中,机器人与机械臂的协同作业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
关于“机器人口红利”的论述引发行业深思。谢云鹏对比人类与机器人的效率提升路径:前者依赖教育积累,后者通过算法优化实现批量智慧沉淀。当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结合,行业将催生高度适配的“场景智能体”。在云迹的实践中,某酒店通过单一智能体整合所有服务需求,AI云脑自动派发任务并排序优先级,紧急需求如创可贴配送可触发机器人即时响应,这种闭环系统正在重新定义服务标准。
面对技术变革带来的职业焦虑,谢云鹏以艺术史为例消解疑虑:相机发明后,绘画非但未消失,反而走向更繁荣阶段。同理,机器人旨在替代重复性任务,而非取代人类。他强调,具身智能时代的企业竞争力取决于三点: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场景需求的真实性、生态价值的持续性。在机场等潜在场景中,机器人与无人车的接力配送、便利蜂的盘库作业等实践,正在验证“最后100米手臂配送”的可行性。
当被问及人机关系本质时,谢云鹏的回答掷地有声:“时代淘汰的是不会使用AI的店长,而非店长本身。”这种从助理到伙伴的认知迭代,或许正是具身智能时代给予企业的核心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