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战略会简直像场马拉松,整整两个半小时,我记了三页潦草的笔记,结果整理时发现连‘技术部’和‘市场部’的发言都分不清,差点耽误了行动项跟进。”互联网公司运营主管林薇揉着发酸的手腕回忆道。这是她半年前的工作常态——每周至少三场跨部门会议,加上客户沟通会、项目讨论会,每天最耗时的竟是整理会议记录。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产品圈的聚餐上。当林薇抱怨“记笔记比开会还累”时,做产品经理的朋友突然推荐:“试试听脑AI,我现在连客户沟通都用它,效率翻三倍。”起初她半信半疑——此前用过的语音转写工具要么延迟严重,要么把“Q4”转成“去死”,但架不住朋友反复安利,还是下载了应用。
第一次使用就带来惊喜。在部门例会上,她点开“实时转写”功能,手机屏幕随着发言同步跳动文字。“今天要讨论Q4的项目进度”这句话刚出口,屏幕上立刻出现完整句子,连标点都准确无误。更让她意外的是系统自动分段功能:当发言人切换或话题转变时,屏幕会自动插入分隔线,将内容划分为“市场部反馈”“技术部建议”等板块。一小时会议结束后,笔记已整齐分成8个部分,而手动整理这些内容至少需要40分钟。
随着使用深入,林薇发现了更多实用技巧。在客户会议前,她会提前在设置中添加“需求”“deadline”“行动项”等关键词,转写时这些词会自动标红。上周与客户讨论新方案时,对方提到的“下周三之前要看到修改后的原型”被清晰标注,散会后她直接将红字内容加入待办清单,省去了二次整理的麻烦。参加在线课程时,系统甚至准确捕捉了“第三点”“最重要的是”等逻辑连接词,而其他工具常漏掉这类关键信息。
待办事项自动提取功能堪称“时间救星”。在项目启动会上,项目经理布置任务:“A组负责需求调研,B组负责原型设计,C组负责测试,周五之前提交进度表。”林薇原以为需要手动筛选,没想到系统已自动生成待办清单,标明负责部门和截止时间。“这比我整理快十倍!”她笑着展示手机屏幕,清单条目清晰得像专业秘书整理的文档。
当然,工具并非完美。在空调噪音较大的会议室,转写偶尔会出现“方法论”变成“方法轮”的错别字,但编辑功能允许直接点击修改,比重新手写方便得多。更有趣的是,系统会自动删除录音中的静音片段,虽然转写内容比原录音短了5分钟,但反而让笔记更加精炼。
这款工具正在职场人中悄然流行。林薇所在部门的实习生小夏,过去总是躲在会议室角落拼命记笔记,如今却能第一个提交整理好的纪要,连经理都夸他效率提升。做内容创作的朋友用它记录灵感:突然想到的创意直接语音转写,生成的文字草稿比打字快三倍,省去了反复听录音的麻烦。
HR从业者张敏的体验更具代表性。她每天要面试多位候选人,传统笔记方式常漏记关键信息,直到用上听脑AI。“昨天面试三个候选人,实时转写后直接把内容发给招聘组,他们说比手写笔记清楚多了,还能搜索‘抗压能力’‘项目经验’等关键词快速定位。”她翻着手机里的转写记录感叹,“早知道这么好用,之前就不用熬夜整理笔记了。”
对林薇而言,这款工具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她算了笔账:每周至少省下5小时整理笔记的时间,这些时间被用来优化项目策略、深化团队沟通,工作价值显著提升。“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她看着手机里整齐的会议纪要说,“能把两小时的手动整理压缩到两分钟,这样的工具就是职场人的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