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内,一场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行业盛会正在上演。2025国民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展览会自开幕以来,12500平方米的展区汇聚了150家企业的创新成果,从汽车电子到氢能装备,从智能转向系统到底盘电控技术,天津汽车产业全链条的转型突破在此集中呈现。
在荣程新能展台,一款氢能重卡模型引发围观。工作人员介绍,该车型百公里耗氢量仅8公斤,续航里程达700公里,技术指标领先行业。目前,860辆同款重卡已在钢铁、化工、港口等场景投入运营,构建起覆盖京津冀及周边省份的氢能运输网络。12座加氢站、4946万公里行驶里程、4.6万吨碳减排量,这些数据印证着氢能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荣程集团通过"车-站-路"一体化布局,正逐步打通省际零碳运输通道。
京津冀产业协同的深度实践在京清汽车产业园得到生动诠释。作为三地汽车产业的核心载体,该园区通过"北京研发、天津制造、河北配套"的模式,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形成完整闭环。园区总经理张东方透露,正在建设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已整理出3098亩产业用地,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贡献了园区超半数工业产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80余个在谈项目与10余个落地项目,预示着这里将成为跨区域产业协作的新标杆。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产业主阵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前8个月,三大整车厂产量突破41.97万台,同比增长5.06%,占全市产量85.67%。200余家配套企业与一汽丰田、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生态,动力系统、电子电气等六大板块实现全覆盖。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汽车产业产值超1600亿元,其中零部件环节贡献超60%,"整零协同"效应持续放大。
政策创新与场景拓展成为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中汽中心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在东丽开发区落地,17.89亿元投资聚焦智能驾驶算法、车路协同等前沿领域。作为全国第二批车联网先导区,天津3066公里开放测试道路与跨省干线物流试点,为技术验证提供了真实场景。市工信局汽车工业处处长秦虹指出,天津港至马驹桥自动驾驶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标志着智能网联应用进入实质阶段。
绿色转型与后市场建设同步推进。天津经开区构建的汽车后市场体系涵盖电池回收、再制造等环节,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机动车有限公司的入驻,将推动车辆回收拆解标准化。总投资5.81亿元的二手车再制造园区预计年产能7500辆,达产后产值超10亿元。这些布局使天津在循环经济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制度保障方面,《天津市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条例》即将出台,与京津冀产业图谱、联合招商方案形成政策合力。三地工信部门建立的轮值组长制与产业链培育机制,为跨区域协作提供了制度支撑。市工信局副局长崔伟在活动现场发出邀请:"天津正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期待更多企业共享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