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攀枝花学院团队三获国字号资助!微生物“探矿”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时间:2025-09-19 03:14:25 来源:川渝本地消息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批项目评审结果,攀枝花学院减污降碳与资源化团队再传捷报——该团队核心成员陈丹丹副教授主持申报的《微生物驱动钒钛磁铁矿氧化还原过程及其释钒机制》课题,成功获得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这是该团队第三次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此次获批的项目聚焦钒钛磁铁矿的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旨在揭示微生物活动对钒元素释放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铁、钒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解,更为开发高效钒污染治理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作为项目负责人,陈丹丹表示,攀枝花地区丰富的钒钛资源为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项目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此次成功获批标志着该团队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的持续突破。此前,团队已取得两项重要成果:陈丹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亚铁氧化耦合钒还原的化学与微生物机制》以优秀等级结题;团队成员吴丰辉博士于2024年申报的《磷石膏中高品质硫钙组分分离与苯烯烃类物质的互锁链式反应增质机制》项目也获得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三次国字号项目的连续获批,彰显了团队在减污降碳领域的科研实力。

科研成果的背后是团队长期的协作积累。目前,该团队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这些数据印证了团队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综合优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资助渠道,其高竞争性使得连续获得资助成为衡量科研团队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为团队学术带头人,陈丹丹拥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攀枝花学院生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她长期从事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结合攀枝花产业特色组建了跨学科科研团队。针对当地钒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团队重点攻关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力求在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间找到平衡点。

在接受采访时,陈丹丹特别强调了研究的现实意义:"钒作为重要的战略金属,其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我们的研究通过解析微生物介导的氧化还原过程,有望建立更科学的钒污染防控体系。"她透露,团队正着手构建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模型,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技术路径。

随着新项目的启动,团队已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未来三年将围绕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机制研究、释钒过程定量模拟三个方向展开攻关。陈丹丹表示,团队将继续坚持"需求导向、基础支撑、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中贡献更多原创性成果。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