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戈壁滩上新变革:三峡能源同利风电场以无人化引领新能源智能化新潮

   时间:2025-09-20 17:31:33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宁夏吴忠市广袤的戈壁滩上,一座风电场正以颠覆传统的方式运行——没有巡检人员穿梭其间,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机器狗和轨道机器人组成的“智能军团”。这里是中国首个实现全流程无人化运营的新能源场站——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其创新模式不仅重新定义了风电运维标准,更成为全球能源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该风电场搭载7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的金风科技GW150-3MW智能机组,年清洁发电量突破1.3亿度。其核心在于L3级无人化解决方案:通过云边协同系统远程调度近300台智能设备,覆盖全场5000余个巡检点,实现从发电到运维的全链条自动化。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风电场依赖人工巡检的局限,将运营效率推向新高度。

智能设备的“进化”远超简单替代。针对戈壁极端环境,机器狗经过结构强化与运动算法优化,可轻松跨越陡坡与障碍;无人机搭载计算机视觉与多模态感知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测风机状态,还能精准识别潜在风险,成为空中巡检的“千里眼”。轨道机器人则深入设备内部,完成传统人力难以触及的精密检测任务。

数据印证了技术变革的价值:年巡检工时减少超3000小时,安全性能提升3至5倍,综合人效提高27%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鲁棒性设计——即便在断网等极端情况下,设备仍可基于边缘自治架构自主执行任务,网络恢复后自动完成数据续传与回溯,确保系统零中断运行。

经济性测算显示,若在特定区域部署5座同等规模无人化场站,可减少运维人力20人,人机效能指标提升至1.67万千瓦/人,较传统模式效率翻倍。这种突破源于多技术融合: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深度学习与优化算法构建的智能感知系统,通过“机器视觉+声纹识别+无线感温”技术,模拟人类感官实现24小时监测、故障预警与报告自动生成。

目前,三峡能源已将该模式推广至甘肃、青海、山西、西藏等多地,并发布《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为行业提供从硬件部署到算法优化的全流程技术框架。其解决方案的可复用性尤为突出:不仅适用于风电,还可扩展至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为“人工智能+新能源”的跨领域融合奠定技术基础。

这场能源革命的深层意义在于,它证明了智能化技术能够突破地理与环境的限制,让清洁能源的生产更高效、更安全、更经济。当机器狗在戈壁滩上留下巡检轨迹,当无人机在风机间划出数据航线,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能源新时代已悄然来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