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广汽这对合作多年的伙伴,在经历多次试探与调整后,终于以全新姿态携手推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这一名称蕴含“开启智慧新境界”之意,更折射出广汽在新能源转型关键期,主动拥抱华为技术生态的深度变革。
据内部人士透露,“启境”品牌首款车型将聚焦30万元级豪华智能市场,提供纯电与增程式双动力方案,预计2026年正式亮相。尽管双方官宣未明确价格区间,但已确认该品牌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最新智能技术,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用户生态及品牌营销四大核心领域。这种合作模式区别于传统HI方案,华为不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更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研发及营销全链条。
合作模式的创新,源于双方长达半年的磨合。2024年11月,广汽与华为签订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时,外界便猜测此次合作将突破既有框架。今年6月,广汽董事长冯兴亚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会晤后,正式确立了被称为“HI Plus”的第三条合作路径。该模式既保障广汽在产品定义上的主导权,又允许其充分吸收华为的技术影响力与品牌赋能。
从产业协同角度看,广汽28年的造车经验与华为的智能化优势形成互补。前者在整车制造、三电技术、品质控制等领域具备深厚积淀,后者则在智能架构、感知硬件及智驾安全性方面领先行业。双方合作团队已合署办公半年,首款车型计划于2025年年中推出,所有产品均从零开始,按照华为IPD/IPMS体系开发,实现研发与营销的全流程贯通。
这种深度协作体现在组织层面。广汽不仅引入华为IPD研发流程,更在管理体系上接受华为改革建议,从用户需求洞察到产品定义、研发迭代,再到营销落地,形成全链条协同。华为派驻的团队与广汽同步办公,打破传统“技术方”与“制造方”的割裂状态,实现产品定义、开发及营销的“0延迟”对接。
市场对这一合作模式的反应却呈现分化。官宣当日,广汽港股微跌0.59%,A股下跌1.02%,与去年合作消息公布时的股价涨停形成鲜明对比。资本市场的冷静,反映出行业对“华为效应”的预期调整——当“抱华为大腿”成为常态,投资者更关注合作能否真正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这种谨慎源于行业现实的压力。以赛力斯为例,其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上半年营收624.02亿元,归母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大增81.03%。截至2025年8月,问界累计交付量突破75万辆,8月单月交付40012台,同比增长28.2%,全新问界M7预售8天小订量突破19万台。这些数据为华为的技术实力提供了有力背书,也加剧了传统车企的转型焦虑。
广汽的处境尤为迫切。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同比下滑12.48%,营收421.66亿元,同比下降7.95%,归母净利润亏损25.38亿元,同比降幅达267.39%。在此背景下,“启境”项目被视为“再造新广汽”的关键抓手。冯兴亚曾公开表示,该项目对集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渠道建设方面,“启境”已启动城市招募计划,采用“1+N”模式(1个用户中心+N个体验中心),首批覆盖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40个核心城市。据内部数据,报名经销商数量已达原计划的三倍以上,显示出市场对这一品牌的期待。
对于“启境”与广汽现有高端品牌昊铂的定位差异,广汽方面强调,将通过差异化策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需求。首款车型的具体信息预计将在后续逐步释放,而其能否在30万元以上市场站稳脚跟,将成为检验这一创新合作模式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