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近日在四川召开,来自全国的锂电行业代表齐聚一堂。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会的焦点从传统锂离子电池转向了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两大新兴技术,反映出全球电池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仍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95%以上的份额,但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因其独特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有力竞争者。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优异安全性,被认为能满足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钠离子电池则因其良好的低温性能,有望打开严寒地区的新能源市场。
作为中国锂电产业重镇,四川省正加速布局新型电池领域。数据显示,2025年四川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5000亿元。遂宁市作为大会主办地,其锂电产业规模已达670亿元,约占全省四分之一。今年以来,该市新签约固态电池、钠电池等重大项目7个,总投资达390亿元。
在川南地区,宜宾市正在建设全省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其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即将投入实质性运营。自贡市则成为全国首个将钠电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城市,高新区已规划25GWh钠离子电池电芯、3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等项目。巴中市也引进了年产2万吨硬碳负极材料和1.5GWh钠离子电池项目,实现了钠电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省级层面,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已明确支持方向,通过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水平创新平台,重点突破高纯锂提取、固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这种布局体现了四川从传统锂电强省向新型电池技术前沿迈进的战略转型。
尽管前景广阔,但新型电池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根据大会发布的《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白皮书(2025年)》,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将达614GWh,其中全固态电池占比近30%。然而,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宇平指出,目前固态电池研发过度依赖硫化物体系,存在成本高、量产难等问题,亟需寻找新的技术路径。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沿技术研发总经理苗力孝透露,全固态电池在材料、设计、制造、设备等环节仍存在上百个技术难题。钠离子电池领域也面临类似困境,随着锂价回落,其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产业进入冷静发展期,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降本来提升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二级巡视员吴国纲在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四川省也出台了《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2025—2027年)》,明确要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安全储能电池、高功率电池等先进储能型锂电池产品,并在钠电池领域聚焦高性能负极材料和长寿命、高比能等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