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正式开启交付以来,小米汽车在产能提升与市场拓展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公开资料显示,该品牌仅用230天便实现第10万辆整车下线,刷新国内新能源车企同期纪录。截至2025年10月,其年度累计交付量已逼近35万辆的既定目标,单月交付规模突破4万台,持续稳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前列。

生产端的智能化改造成为小米汽车产能跃升的核心驱动力。据媒体报道,其北京工厂通过部署超千台工业机器人、引入超级大压铸技术及AI质检系统,构建起每76秒下线一台整车的生产体系,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近一倍。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基地涵盖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六大核心工艺,为后续产能扩张提供了硬件支撑。
在交付效率方面,小米汽车近期再度优化服务流程。据内部人士透露,YU7系列三款车型的交付周期均实现显著缩短:基础版锁单后预计35-38周交付,较原计划提速10周;Pro版缩短至34-37周,提速8周;顶配Max版则压缩至32-35周,提速4周。这一调整直接反映了工厂产能的持续释放。

市场端的热烈反馈印证了产品竞争力。SU7车型上市后迅速打开市场,新发布的YU7系列更在预售阶段创下"年度产能售罄"的纪录。根据企业规划,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设定在28万至35万辆区间,而当前实际完成量已大幅超越初期预期。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小米汽车通过技术赋能生产、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正在新能源赛道上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