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深汕:绿色产业与生态共舞 绘就现代化发展新画卷

   时间:2025-09-22 23:23:31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深圳市东南部,深汕特别合作区正以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布局,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353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下,小灵猫、豹猫等珍稀动物自由栖息,裳凤蝶在林间翩跹;海上,海豚群跃出水面,与岸边徐徐转动的风车构成一幅生态画卷。这片被大自然厚爱的土地,如今正通过绿色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9月19日至20日,来自全球低碳领域的20余位专家齐聚深汕,围绕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展开实地调研。他们走进小漠国际物流港,见证新能源汽车以“地跑”形式高效装船出海;在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目睹机械臂精准作业,一辆辆新能源跑车驶下产线。这里已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为辅助的“一主三辅”产业格局,协鑫、德方纳米等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更将清洁能源的触角延伸至海洋。

“深汕的生态禀赋与绿色产业高度契合。”香港立法会议员李世荣在调研中指出。他特别邀请香港中小学生走进这片土地,感受低碳技术如何改变生产生活。事实上,深汕的绿色转型早已深入肌理:全域规划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搭建四大创新中心;西部智造城形成三园联动格局;同时推进“双碳”目标,打造减污降碳标杆项目,培育近零碳排放区试点,让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

数据印证着绿色发展的成效:近三年,深汕记录到野生动植物1627种,PM10浓度连年下降;今年3月,100多头海豚在小漠海域集体出游,成为生态改善的生动注脚。而在产业领域,红海湾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年提供清洁电能15.64亿度,粤东基地1000兆瓦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408.13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153.41万吨。更令人瞩目的是“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创新模式——风机下,贝藻类养殖形成“碳汇渔业”,既收获水产品,又将碳移出海洋。今年6月,深圳首单渔业碳汇交易在此落槌,21.1吨贝类碳汇以164元/吨成交,为海洋碳汇价值实现开辟新路径。

绿色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上,更融入城市规划的每个细节。为保护一棵古榕树,深汕预留5000平方米建设用地;为守护赤石河生态,优化桥梁选线;道路扩建时主动为树木让路。近两年,新增绿化面积超5万平方米,PM2.5平均浓度降至14.1微克/立方米。亚洲首个污泥耦合掺烧项目落地,日处理污泥6000吨;农村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报告发布,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通村道路硬化、5G网络覆盖、社康机构投用……一系列民生工程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每个人。

“这里既有高楼大厦,也有田园风光。”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学生刘子琪的感叹,道出了许多人的感受。红罗村、百安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安村成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深圳中学高中园启用,新增2万个学位;6个保障房项目建成,超1万套房源满足住房需求;深汕人民医院计划2025年底投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交织,勾勒出一幅宜居宜游的田园都市画卷。

“我们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让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汕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在这片土地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正携手共进,演绎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