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新都现代粮油产业园的田间,一只外形酷似大熊猫的机器人正以每秒一米的匀速缓缓前行。它时而驻足“凝视”稻穗,时而转动头部扫描四周,仿佛在执行一项特殊使命——为千亩农田的健康状况“把脉问诊”。这款由成都本土企业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正成为农业领域的新宠。
据公司负责人赖金洋介绍,这款机器人身高约一米,采用四轮驱动设计,背部搭载了高清摄像头与多类型传感器。在田间作业时,它能实时采集温度、湿度、PM值、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并通过算法分析作物生长状态。更令人称奇的是,其配备的黑光相机可在夜间清晰捕捉作物影像,精准识别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水稻常见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超过90%。
“单台机器人可覆盖1000亩农田,每小时能完成30亩的数据采集。”赖金洋透露,该设备能自主生成作物生长报告,并根据病虫害情况提出追肥、除害等处置建议。经测算,一台机器人每年可替代1500人次的人工巡检,大幅提升了监测效率与精度。目前,这款机器人已拓展至柑橘、葡萄等经济作物的巡检领域,未来还将推出履带式、山地型等适应不同地形的版本。
谈及机器人的设计灵感,赖金洋笑着表示:“作为成都本土企业,我们希望产品能体现地域特色。”憨态可掬的熊猫造型不仅让设备更具亲和力,也使其在码头、矿山等非农业场景中同样适用。目前,该机器人已收到十余份订单,即将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现场亮相,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扩充与使用场景的拓展,这款机器人的病虫害识别精度将持续提升。从田间到码头,从平原到山地,这只“科技熊猫”正以智能化手段重新定义农业巡检,为传统农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