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工业与高等教育领域迎来一项里程碑事件——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荣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新版教材封面。这是继2021年第四代DM技术入选《汽车动力系统原理》教材后,比亚迪混动技术第二次获此殊荣。作为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材编写标准代表着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连续两次选择同一品牌的混动技术作为封面案例,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尚属首次,充分彰显了学术界对比亚迪技术实力与品牌影响力的双重认可。
比亚迪DM技术的创新历程可追溯至2008年。当时,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动汽车比亚迪F3DM量产下线,其搭载的DM双模技术开创了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路线。2021年,第四代DM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取消传统发动机轮系,强化电驱主导地位,自主研发的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热效率达43.04%,NEDC亏电油耗低至3.8L/100km。这一技术突破使其成为当年清华教材封面案例的不二之选。
2024年5月,第五代DM技术再创全球纪录,实现三项技术巅峰: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2.9升,综合续航里程突破2100公里。该技术通过"快、省、静、顺、绿"五大维度全面升级,采用新一代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及刀片电池,搭配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和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并首次引入AI大模型能耗管理策略。仅一年后,该技术再度进化,百公里亏电油耗进一步降至2.6L,标志着混动技术从机械控制向智能控制的跨越式发展。
技术突破直接推动市场格局重塑。2023年,搭载第四代DM技术的秦PLUS DM-i以超43万辆年销量登顶轿车市场冠军,终结合资品牌长期垄断;2024年,秦L DM-i以28.4万辆销量斩获中级轿车年度冠军,仅用7个月便改写市场规则。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插混市场占有率达96%,远超豪华品牌(1%)和主流合资品牌(2.9%),全球每售出4辆插混汽车,就有3辆来自中国品牌。
高校教材案例的变更更具象征意义。过去,汽车动力系统教材多以丰田、大众等国际品牌技术为范例;如今,比亚迪DM技术成为汽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种转变不仅体现技术先进性,更凸显其代表性和可学习性。中国原创技术体系正通过教材渗透至人才培养环节,为新一代汽车人注入自主技术基因,重塑行业技术自信与创新自信。
在混动技术之外,比亚迪的电动化、智能化布局同样成效显著。刀片电池、超级e平台、天神之眼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等技术持续推动销量增长。今年前8个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286.4万辆,同比增长23%;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辆累计销售超140万辆。随着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加速,中国自主品牌正以技术实力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