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智能化浪潮中,企业纷纷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慧灵科技(HITBOT)另辟蹊径,以“软件+硬件”双轮驱动模式,构建起具身智能产业基座,为智能制造与科研创新提供底层支撑。这一战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引发广泛关注,其展示的操作系统、模块化硬件及多场景智能体解决方案,成为展会核心亮点之一。
慧灵科技的核心突破在于HITBOT OS操作系统。该系统采用“大脑+小脑”双层架构:上层“大脑”集成分布式AI与行业知识库,可解析语义、生成策略并整合跨领域工艺数据;下层“小脑”通过高精度运动控制与多模态反馈,将决策转化为精准硬件动作。系统预置超300种设备协议,配备低代码可视化编程界面,用户通过“拖拽模块”即可快速构建流程,显著降低开发门槛。这一设计使智能体具备从认知到执行的完整闭环能力,重新定义了科研与自动化的底层逻辑。
硬件层面,慧灵构建了覆盖全场景的执行器矩阵。其产品线涵盖四轴/六轴协作机械臂、电动夹爪、智能电缸及灵巧手等核心设备,形成稳定灵活的“身体”底盘。数据显示,公司执行器业务已获超166项专利,四轴协作机械臂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90%。从首款国产一体化电动夹爪到全球首发直驱SCARA机械臂,再到智能电缸与旋转电爪,慧灵通过持续创新重塑执行器价值体系,推动智能制造向普惠化发展。
在应用场景落地方面,慧灵展示了多维度解决方案。AI for Science(AI4S)实验室自动化系统支持自然语言指令与图形化编程,兼容主流实验设备,帮助科研人员聚焦高价值创新。执行端则通过人型机器人与灵巧手完成闭环:首款人型机器人原型机具备19个关节自由度,支持模块化扩展与二次开发;普及型灵巧手eHand-6售价仅2999元,五指仿生设计兼具高负载能力,为科研教育提供低成本创新工具。
慧灵科技创始人田军强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提供技术产品,更要构建开放扩展的生态体系。通过持续积累场景数据与经验,我们将这些沉淀转化为基座的可迁移能力,使智能体能快速适配不同场景,实现认知与执行的深度融合。”这种生态化战略,正推动智能化从单点技术突破向整体价值落地转变。
此次工博会,慧灵科技通过技术展示与场景验证,证明了具身智能产业基座的战略价值。其操作系统与硬件矩阵的协同创新,不仅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更为科研创新开辟了新路径。随着技术不断迭代,慧灵正推动智能体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助力工业与科研领域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