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与资本共舞,智能交互与成本破局成关键

   时间:2025-09-24 17:01:3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与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双重推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转折。近期,美国人形机器人企业Figure AI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凸显了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赛道的高度期待,更折射出全球科技界对人机共融未来的战略布局。

据IT桔子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境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发生77起投资事件,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全球范围内,新战略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该领域融资事件达83起,总额突破140亿元,其中Figure AI的巨额融资将行业热度推向新高峰。交银国际预测,至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千万台级,2024-203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在70.6%-84.9%之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更指出,当产品达到Lv5级全面智能阶段后,全球应用规模将超1亿台,形成约10万亿元级市场。

技术突破成为产业跃迁的核心驱动力。特斯拉Optimus系列机器人已展现惊人运动能力,其最新视频显示,该产品可独立完成芭蕾舞动作、烹饪、清洁等复杂任务,并在洛杉矶超级充电站担任送餐员。国内企业同样加速追赶,联想集团于2025年5月推出的"联想乐享壹号"人形机器人,不仅具备太极拳表演、业务问答等智能交互能力,更通过ISO/TS15066安全认证,成为全球首个商用级认证产品。该机器人已在郑州、重庆等五地旗舰店部署,能精准识别儿童并做出"比心"手势,展现出高度拟人化特征。

量产竞赛已然打响。特斯拉计划2025年试产数千台Optimus,2026年月产能提升至1万台;宇树科技宣布同年交付超500台H1机器人;优必选则启动Walker S1工业版规模化生产,目标2026年达万台级。这种产能扩张背后,是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协同。以联想集团为例,其依托全球30余个制造基地和2000余家供应商网络,通过"端-边-云-网-智"架构实现全链条降本。其墨西哥蒙特雷工厂应用超60项AI解决方案后,交付周期缩短85%,物流成本降低42%,为大规模商业化提供成本管控范本。

尽管前景广阔,产业仍面临关键挑战。中银证券分析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尚处技术突破与场景验证初期,以Figure AI为例,其虽通过演示视频获得390亿美元估值,但尚未在公开场合展示实操能力,引发市场对其技术真实性的质疑。交银国际认为,产品普及需突破两大瓶颈:一是BOM成本下降使定价更具竞争力,二是通过大模型提升人机交互泛化能力。中国信通院强调,初期应用规模较小时,智能化水平是关键;大规模应用阶段,综合使用成本则成为决定因素。

在智能交互领域,联想集团构建了独特的数据闭环体系。自2017年布局机器人技术以来,其晨星系列工业机器人已在电力场站、智能工厂等场景积累海量真实数据。这些数据通过"擎天"智能体平台持续反哺模型优化,推动大模型从云端向终端适配。中银证券指出,这种"真实场景运行-数据收集-模型迭代"的闭环,为人形机器人交互能力升级提供了核心支撑。在成本控制方面,联想集团通过全球资源调配与智能化改造,实现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系统性降本,其蒙特雷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即是有力证明。

随着特斯拉、联想集团、宇树科技等头部企业启动量产,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场景。国盛证券认为,技术成熟度与成本控制的双重突破,将推动这一赛道从资本热潮转向价值创造阶段。当具身智能真正融入人类生产生活,其引发的产业变革或将远超市场预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