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2025创作者大会上,生态策略负责人贾贝贝围绕内容生态的优化与创作者发展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他指出,随着平台流量趋于稳定,不同阶段创作者的需求差异日益凸显——头部创作者受益于稳定的流量分配,但新创作者的成长空间却面临压缩。这一现象并非抖音独有,而是所有成熟内容平台共同面临的挑战。
多位MCN机构负责人及创作者向媒体透露,算法推荐机制下内容生产的焦虑感正在加剧。用户接触的信息日益碎片化,导致创作者打造爆款的难度显著提升。当平台流量增长进入平台期,如何平衡新老创作者的资源分配成为关键命题。抖音的解决方案聚焦于重构优质内容的定义标准,试图通过更科学的分发机制破解这一难题。
传统内容平台的运营模式曾严重依赖编辑主观判断,这种"精英筛选"机制导致两个极端:少量内容获得过度曝光,而大量用户需求长期被忽视。算法推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限,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机器仅能通过点赞、转发等数据指标判断内容质量,无法真正理解内容的深层价值。例如物理科普等垂直领域,专业性强但受众面窄的优质内容往往被算法忽略。
抖音提出的创新方案引入了"专业用户共治"概念。贾贝贝解释称,平台通过识别各领域行家用户的互动行为,构建新的优质内容评估体系。以天文科普为例,当具备专业知识的用户对某条视频进行深度互动时,系统会赋予该内容更高权重。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1亿用户通过这种行为参与内容筛选,覆盖游戏、二次元、人文社科等17个垂直领域。
平台公布的数据印证了改革成效:过去一年优质内容播放量增长160%,播放时长提升220%,是普通内容的17倍。创作者流量稳定性同比提高15.9%,17个垂直领域的优质内容播放时长实现翻倍增长。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更深刻改变了内容生产生态。
在垂直领域扶持方面,抖音的运营策略正在发生质变。阶梯计划负责人曹锐透露,平台通过调研发现,创作者普遍面临资源获取难题。为此,运营团队去年协助十余位科普创作者获得中国天眼实地拍摄机会,并促成两位创作者与世界顶级科学家对话。今年平台计划将这种资源对接模式标准化,通过规模化运作帮助更多创作者突破瓶颈。
从运营支持到算法优化,从资源对接到产品创新,抖音正在构建全方位的创作者赋能体系。这些举措传递出明确信号:平台希望通过系统性改革,在流量红利消退的背景下,为创作者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当专业判断与算法推荐形成合力,内容生态的进化或许正在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