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阿里绘就AI新蓝图:三年3800亿投入,迈向超级人工智能ASI时代

   时间:2025-09-25 03:16:35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吴泳铭抛出重磅观点:人工智能正从通用智能(AGI)向超级智能(ASI)加速演进,这场智能化革命将全面超越工业革命与信息革命的历史影响。他指出,当前AI技术已突破语言交互边界,正在通过工具使用能力重构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

数据显示,近三年AI技术呈现指数级跃迁。全球AI行业年投资额突破4000亿美元,模型训练的Token消耗量每2-3个月翻倍增长。吴泳铭透露,阿里云将实施三年3800亿元的AI基建计划,并保持追加投入态势。这一战略宣布后,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单日涨幅超7%,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AI蓝海的期待。

技术演进路径被清晰划分为三个阶段:智能涌现阶段已通过互联网知识数字化完成基础构建,当前正处于自主行动阶段的关键突破期。吴泳铭特别强调工具使用(Tool Use)的核心地位:"AI通过调用软件接口和物理设备,正在物流、制造、医疗等12个重点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AI时代的编程语言。"

在自主行动阶段,AI展现出超越传统软件的能力边界。以制造业为例,阿里云工业大模型已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优化,将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8%。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系统能同时处理百万份医学影像,发现人类医生难以察觉的早期病变特征。这些突破印证了吴泳铭的判断:AI正在从辅助工具进化为独立生产力单元。

通往ASI的终极门槛在于自我迭代能力。吴泳铭指出两个关键突破点:一是构建物理世界全量数据采集网络,二是实现模型自主进化机制。他以自动驾驶为例:"当车辆传感器数据与云端大模型实时交互,系统能通过强化学习自主优化决策算法,这种进化速度远超人类工程师的代码更新频率。"

技术架构层面,阿里云正打造"端云联动"的新计算范式。未来所有设备将运行具备持久记忆的AI模型,参数可实时云端更新。这种架构变革将催生数亿规模的开发者生态,吴泳铭预测:"当每个人都能用自然语言创建AI Agent,社会将涌现出远超当前软件数量的智能应用。"

基础设施层面,吴泳铭提出"超级AI云"概念。他算了一笔账:支撑10亿用户级别的AI服务,需要百万级GPU集群、全栈自研芯片和24小时不间断的能源供应。这种超大规模计算需求,将使全球云计算市场收缩至5-6个核心平台。阿里云正在研发的AI超级计算机,已在基础架构与模型架构的协同创新上取得突破。

在战略选择上,阿里云采取"双轮驱动"模式:软件端开源通义千问模型,硬件端构建自研技术栈。其百炼平台已支持开发者一键部署AI应用,核心存储系统实现每秒TB级数据吞吐。这种全栈能力使阿里云在模型训练效率上领先行业30%,为迎接ASI时代储备了关键技术资产。

行业变革的涟漪正在扩散。吴泳铭判断,未来十年AI将重构所有计算设备,Token经济会取代传统软件授权模式。他特别提到能源结构的转变:"当AI计算成为核心生产力,数据中心能耗将在2032年增长10倍,这要求我们重新设计从芯片到电网的整个技术栈。"

这场智能革命的终极图景正在展开。吴泳铭描绘道:"ASI将创造出超级科学家群体,在材料科学、气候工程、星际航行等领域实现人类千年未解的突破。当AI开始自主设立科研目标,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技术迭代,而是文明演进的新范式。"随着3800亿基建计划的推进,阿里巴巴正站在智能时代的关键路口。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