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附近海域近日迎来历史性时刻,一枚运载火箭以一箭十二星的方式将吉利星座第六轨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标志着浙江民营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历时六年完成吉利星座一期组网,中国商业航天版图再添重要拼图。该星座已实现在轨卫星64颗的规模,覆盖全球除极地外的实时通信网络,每日可处理3.4亿次通信需求,支撑2000万用户同时接入。
这些翱翔天际的"浙江星"均诞生于台州湾新区的吉利卫星超级工厂。这座全国首个深度融合汽车制造与航天技术的量产基地,正以"28天造一颗卫星"的效率改写行业规则。工厂负责人透露,通过移植汽车行业的脉动式生产线和核心专利技术,目标直指"日产一颗卫星"的产能突破。柔性生产系统的引入使单条产线可同时生产多种型号卫星,将制造成本压缩至传统模式的十分之一。
汽车产业基因在供应链环节展现更强活力。依托三十年积累的"整零协同"模式,当地企业将汽车零部件制造能力转化为卫星核心部件生产优势。浙江美洲豹特种设备公司董事长张小中表示,航天级质量标准倒逼传统生产线升级,推动精密加工产业迈上新台阶。这种跨界融合使卫星制造实现"既能上天,又能量产"的双重突破。
产业集聚效应在台州湾新区形成独特生态。今年上半年,国星宇航研制的"台州号"算力卫星通过星间激光通信构建太空计算系统,实现"天数天算"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指出,这标志着太空计算时代正式开启,人工智能应用突破算力瓶颈向宇宙延伸。
龙头企业形成的"链主效应"持续放大。航天驭星创下"20天决策、2个月签约、58天落地"的新区速度,其车载舰载地面站研发基地将年产高端测控装备50套。新落户的讯联科技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航空航天电子制造基地,完善卫星产业链中游环节。目前新区已集聚80余家空天企业,形成覆盖复合材料、整星制造、地面应用的完整生态。
制度创新为产业生长提供肥沃土壤。总规模18亿元的三级产业基金体系通过"投贷联动"模式破解融资难题,概念验证中心与中试平台构成技术转化全链条。与本地高校共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每年输送500余名空天专业技术人员,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在台州湾通用机场旁,空港一体化项目与商业火箭发射场正在同步规划。根据"十五五"产业蓝图,新区将构建包含商业火箭、五类功能卫星、四大领域无人机的"一箭五星四机"体系。这个正在崛起的千亿级空天产业集群,正以汽车制造与航天技术的深度融合,书写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