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司长王胜利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围绕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展开多项专项行动,通过强化源头治理、扩大抽查范围、严打违法行为等措施,全面提升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此次行动聚焦儿童用品、燃气设备、移动电源等164类民生产品,覆盖1.6万余批次抽查任务,目前抽样工作已全面完成。
针对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存在的低价低质竞争问题,监管部门首次启动专项监督抽查,通过技术手段遏制行业非理性发展。同时,网络销售产品质量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今年网售产品抽查批次较往年激增70%,尤其对低价商品实施"靶向抽查",防止劣质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流入市场。
在具体执法层面,电动自行车领域成为整治重灾区。数据显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已查办相关违法案件10912起,其中50起严重案件移送司法机关,834起典型案例通过媒体曝光,罚没款总额达9083.96万元。建筑保温材料行业同样受到严查,229起违法案件涉及6215.2立方米不合格产品,相关企业被处以45.4万元罚款。
为破解"货不对板"难题,监管部门创新推出产品赋码核验机制。首批在燃气灶具、童鞋等10类安全相关产品中试点,要求生产企业源头赋码、销售平台验码亮码、消费者扫码查验。目前,淘天、快手、拼多多等10家头部电商平台已联合承诺,严格核验入驻赋码产品,并在商品详情页持续展示溯源码,形成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