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场持续四小时的深度对话中,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与企业家罗永浩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对职业生态的变革展开探讨。两位行业领袖从企业家社会责任延伸至AI模型的实际效能,碰撞出诸多前瞻性观点。
周鸿祎特别指出,当前AI领域存在的"规模崇拜"现象值得警惕。他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参数规模达千亿级的大型模型未必优于专注细分领域的小型模型。以航空航天工程为例,即便是最先进的通用大模型,也无法解决航空发动机精密制造或航母动力系统设计等复杂问题,这类专业知识往往依赖长期技术积累而非公开网络数据。
对于AI技术落地路径,周鸿祎提出"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一方面推动技术本地化部署,确保数据安全与响应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垂直领域专业化,使AI真正融入产业场景。这种观点与罗永浩关于产品经理价值的判断形成共鸣,双方认为在通用型超级AI出现前,具备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产品专家仍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枢纽。
在阐述360战略转型时,周鸿祎透露公司将重点打造"智能体生态"。具体而言,通过赋能员工成为掌握AI工具的"超级个体",同时重构支持部门为协同高效的"超级组织",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这种转变既包含个人工作效率的倍增,也涉及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改造。
针对AI应用场景,周鸿祎特别强调桌面端的价值重构。他分析指出,尽管移动生态中浏览器功能被各类APP分流,但在PC端浏览器仍是核心生产力入口。基于此判断,360将围绕浏览器开发智能体协同系统,通过整合搜索、办公、开发等场景的AI助手,构建新一代人机交互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