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阿里牵手英伟达:Physical AI如何打通虚拟与现实,开启AI新纪元?

   时间:2025-09-26 03:09:4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了一项重要合作:其AI平台将全面引入英伟达的Physical AI(物理AI)软件栈,为开发者提供完整的物理世界交互能力。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技术生态的深度融合,更预示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在CES 2025大会上明确指出,物理AI将成为下一代AI的核心方向,其潜力将远超现有技术范畴。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达1544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3000亿美元。其中,搭载AI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以21.9%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执行固定任务,面对零件位置偏移或形状变化时需人工干预。而物理AI机器人通过实时感知与决策,可自主适应动态环境,这种能力差异正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物理AI的核心在于将物理规律深度融入人工智能系统。与传统AI仅能识别物体不同,物理AI能分析物体材质、计算抓取力度,甚至预测液体倾倒风险。英伟达自2021年起布局该领域,2024年GTC大会上正式推出技术平台,构建了包含世界模型、物理仿真引擎和具身智能控制器的技术架构。世界模型通过神经辐射场等技术构建三维空间认知,仿真引擎采用有限元方法处理复杂物理现象,控制器则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实现精准操作。

技术实现层面,物理AI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感知层集成多模态传感器,通过卡尔曼滤波等技术实现数据融合;认知层依赖GPU集群进行并行计算,内存管理技术可维护大规模3D场景;执行层运用逆运动学算法优化机械臂轨迹。英伟达推出的Omniverse仿真平台和Cosmos世界模型,通过生成合成数据解决现实数据采集成本高的问题,其Sim-to-Real迁移技术正在缩小虚拟训练与现实应用的性能差距。

产业应用前景引发行业震动。黄仁勋预测,物理AI将催生50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变革,覆盖1000万家工厂、20万个仓库,以及数十亿台人形机器人和15亿辆智能车辆。他特别强调人形机器人的战略价值,这类设备能无缝适应人类环境,在物流、制造等领域展现独特优势。英伟达同步推出的Halos安全系统,通过全栈验证机制确保物理AI在复杂环境中的可靠性,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阿里巴巴的战略选择折射出技术转型的深层逻辑。当前AI大模型主要服务于数字世界,而物理AI将打通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吴泳铭直言:"生成式AI的终极价值在于改造物理世界。"尽管通义千问已开源300余个模型,下载量超6亿次,但面对三维空间理解需求仍显不足。通过整合英伟达技术栈,阿里正推动大模型从语言智能向空间智能跃迁,开发者可基于云基础设施构建具备物理交互能力的AI系统。

技术融合催生新型应用范式。物理AI需要与大语言模型、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深度协同,云边协同架构成为关键解决方案。云端处理复杂推理计算,边缘设备执行实时控制,这种模式既保障计算效率又满足低延迟需求。阿里巴巴的参与不仅为物理AI提供数据资源,更通过通义模型的语言理解能力,完善从认知到行动的完整链条。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图景逐渐清晰。技术层面,如何在动态环境中保持系统稳定性、降低计算成本仍是待解难题。仿真数据与现实场景的适配性问题,需要通过持续优化迁移算法来突破。尽管完全颠覆行业尚需时日,但物理AI已在改变工作方式:从工厂的智能质检到仓库的自主搬运,从医疗机器人的精准操作到服务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技术渗透正重塑传统产业形态。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