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行业龙头货拉拉在第五次冲刺港股上市的关键阶段,突然遭遇监管部门约谈,为其上市进程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要求货拉拉严格遵守反垄断法规,规范经营行为,维护货车司机和消费者等群体的合法权益。这一监管动作迅速引发市场关注。
面对监管要求,货拉拉当天即通过官方渠道回应,表示将全面接受约谈意见,立即启动整改工作。公司承诺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反垄断合规管理水平,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此次约谈距离货拉拉第五次提交招股书已过去约五个月,正值其上市审核的关键时期。
监管部门的关注并非首次。2021年,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曾联合约谈货拉拉等十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指出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过高、货运平台垄断信息、压低运价等问题。2022年和2023年,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又多次约谈货拉拉,特别指出其"一口价订单""特惠顺路"等产品恶意压低运价,严重损害司机权益。
财务数据显示,货拉拉近年营收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0.36亿美元、13.34亿美元和15.93亿美元。但盈利表现波动较大,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9亿美元、9.73亿美元和4.34亿美元。公司解释称,2022年亏损主要源于大规模扩张投入,2023年转盈则得益于网络效应、变现策略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从业务布局看,货拉拉仍以国内市场为主。2024年财报显示,中国境内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九成,其中货运平台服务贡献了境内业务五成以上的收入。海外业务方面,公司自2014年起逐步拓展至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目前业务覆盖全球11个主要市场的400多个城市,但境外收入占比仅为9.3%。
尽管货拉拉在2024年成为全球闭环货运交易总值最大的物流平台,市场份额达53.4%,但其估值却出现明显缩水。2023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其估值达900亿元,2024年降至650亿元,今年虽回升至670亿元,但仍不及巅峰时期。分析认为,估值下滑与多次被监管约谈、上市受阻等因素有关。
消费者和司机的投诉数据反映出平台运营中的问题。全国12315平台显示,涉及货拉拉的投诉超过2100条,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相关投诉更达8.6万条,近30天新增投诉超1900条。司机主要反映平台压价、扣分处罚和保证金退还困难,乘客则吐槽收费不合理和服务效率低。
2021年发生的长沙女子跟车跳窗事件,更是将货拉拉推上舆论风口。调查显示,涉事司机多次偏航且未留下急刹车痕迹,最终被判过失致人死亡罪。这一事件暴露出平台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也成为监管部门持续关注的重要原因。
货拉拉的商业模式也引发争议。公司采用"会员+抽佣"模式,司机需缴纳会员费并按单支付佣金。这种模式虽帮助公司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但也导致司机群体不满。天眼查数据显示,货拉拉关联公司深圳依时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涉及的司法纠纷超过500条,其中作为被告的案件达460余起,主要涉及交通事故责任和运输合同纠纷。
创始人周胜馥的创业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这位1978年出生于广东揭阳的创业者,曾是香港新界首个会考十科全A的"状元",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经济学专业。工作后他辞去咨询公司职位,成为职业德州扑克选手,七年赢取3000万港元。2013年,周胜馥在与货车司机交谈后发现货运市场效率低下,遂决定创业成立EasyVan(货拉拉前身)。
资本市场上,货拉拉一直备受青睐。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公司已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额约26.6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但频繁的监管约谈和上市受阻,让这家曾经的独角兽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盈利需求、司机权益和乘客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货拉拉必须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