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最新发布的2025年城市竞争力榜单引发广泛关注。在这份基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人口活力、生活方式多样性及未来可塑性五大核心指标的排名中,成都以绝对优势第十一次登顶,杭州紧随其后位列第二,长沙则凭借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跃升至第八位。
作为西部核心城市,成都的领先地位源于其全方位的发展优势。这座城市不仅拥有活跃的商业生态和创新环境,更在生活质量提升方面树立了标杆。其商业活力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创新生态的完善程度和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形成了经济基础与创新动能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杭州的稳定表现同样引人注目。依托阿里巴巴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这座城市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数据显示,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25%,其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重要借鉴。
长沙的异军突起成为本次榜单的最大亮点。这座以"网红城市"著称的中部城市,通过夜经济繁荣与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五一商圈作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日均客流量突破50万人次,同时连续多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制造业领域,长沙作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重要基地,研发投入强度达3.8%,人才总量突破300万,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中部城市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郑州凭借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和交通枢纽优势排名第九,较去年上升两位。而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多个大科学装置的合肥则位列第十一,两者排名差异反映出城市竞争已从单一要素比拼转向综合实力较量。合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积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件)尚未完全转化为排名优势,显示产业转化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沿海城市中,青岛排名第十二引发讨论。这座传统工业强市正经历产业转型阵痛,传统制造业占比仍超过40%,而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足够支撑。其处境折射出部分沿海城市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共性挑战。
榜单变化折射出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经济规模竞争逐渐让位于特色竞争力培育。长沙的文旅融合模式、杭州的数字经济生态、合肥的科技创新路径,均展现出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有效性。随着人才流动壁垒降低,城市间的竞争焦点正转向生活质量、创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软实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