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雷军年度演讲》中,雷军以“改变”为核心,回顾了小米近五年从互联网企业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的历程。他坦言,2020年小米创业十周年时,尽管营收突破2000亿元并跻身世界500强,但行业巨头的压制、团队的疲惫以及外界“组装厂”的质疑,让他一度陷入内耗。通过半年内四五十次复盘会议,小米明确了方向:聚焦底层核心技术,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
转型过程中,小米在团队建设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外部引进卢伟冰等高管,内部培养朱丹等年轻领军者,研发团队规模从2020年的数千人扩展至超2万人。研发投入从2020年的93亿元增至2024年的241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300亿元。这一系列举措为小米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
芯片领域是小米转型的重中之重。早期松果电子的失败,因切入点选择失误和团队协同不足,让小米一度受挫。2021年,小米重启芯片项目,克服业务滑坡和同行折戟的压力,最终在2025年推出3nm制程的玄戒O1芯片,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该能力的企业。这一突破不仅证明了小米的技术实力,也为其高端化战略提供了核心支撑。
汽车领域同样成果斐然。小米SU7系列成为20万以上最畅销轿车,SU7 Ultra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圈速纪录。2025年发布的SUV车型YU7交付量突破4万台,家庭用户占比达69%。小米还推出含26项选配的定制服务,并建立400余平方米的定制中心,践行“豪华平权”理念,让更多用户享受高端体验。
除了芯片和汽车,小米在2025年还发布了小米17系列手机、平板8、米家洗衣机等全生态新品。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即将投产,进一步巩固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雷军强调,这场蜕变源于对初心的坚守和对技术的执着。即便投入巨大,小米仍坚定前行,最终实现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突破,重塑了企业的骨骼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