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55岁雷军再出发:押注2000亿研发,引领小米迈向技术新高峰

   时间:2025-09-27 21:00:2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0年,小米迎来创业历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小米在高端市场成功破局,其十年诚意之作小米10销量突破800万部,市场份额一度超越苹果;公司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尤其在欧洲市场,手机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然而,在辉煌成就的背后,小米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创业初期的高强度奋斗让部分团队成员产生懈怠情绪,战斗力有所下滑;筹备多年的芯片自研项目在2018年遭遇重大挫折,不得不进行全面收缩;网络上对小米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批评者认为小米缺乏核心技术,仅是一家组装企业。

面对内外部压力,小米创始人雷军陷入深思。作为一位围棋爱好者,他深知复盘对于提升棋艺的重要性。于是,他带领小米高管团队展开了长达半年的深度复盘,通过四五十场、每场四五个小时的会议,与七八位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共同探讨,最终将问题聚焦于三个核心:过去成功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

经过反复论证,小米确立了“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的战略方向,并决定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这一决策意味着小米将用前十年积累的全部资源,为下一个十年奠定基础。前五年(2021年至2025年)被视为小米发展的关键期,若无法突破,则可能前功尽弃。

五年过去,小米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2023年10月,小米宣布战略升级,从“手机×AIoT”迈向“人车家全生态”,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生态系统。随着小米SU7在2024年3月正式发布,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在软件层面,小米澎湃OS系统实现颠覆性创新,通过底层重构打造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2024年8月,澎湃OS升级至第三代,融入AI能力,迈出“AI全生态”的关键一步。目前,该系统连接的设备数量已突破10亿部。

在硬件层面,小米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5月,小米发布自研芯片玄戒O1和玄戒T1,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3nm旗舰SoC设计能力的企业,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玄戒O1芯片采用10核心CPU和16核心GPU架构,安兔兔跑分超过300万分,性能与苹果A18 Pro不相上下。搭载该芯片的小米15S Pro、小米Pad 7 Ultra和小米Pad 7S Pro等高端产品市场表现强劲,其中小米15S Pro一度在电商平台售罄。

小米汽车业务同样成绩斐然。截至2025年8月,小米SU7销量连续9个月超越特斯拉Model 3,成为20万元以上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并凭借高保值率荣登榜首。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北赛道以6分22秒091的成绩位列全球第三,量产车则以7分04秒957的成绩刷新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纪录。上市当晚,小米SU7 Ultra即完成全年1万辆销量目标,成为2025年上半年50万元以上轿车和纯电车型的双料冠军。今年6月上市的小米YU7,开售18小时后锁单量突破24万台,远超Model Y国内半年销量。国际投行花旗和瑞银在研报中指出,小米汽车的成功为特斯拉和德国高端车企带来了显著竞争压力。

在手机高端化方面,小米持续巩固市场地位。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手机在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段销量排名第一,市占率提升至近25%;5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同比提升至15.4%。

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小米五年间超过1020亿元的研发投入。研发团队规模从2020年底的10401人扩大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约22641人,实现翻倍增长;全球授权专利数量从1.6万件增至4.3万件,增幅达168%。2020年,小米尚未入选全球5G必要标准专利榜,而到2024年,已跃居全球第八、中国第三。

2025年9月,小米发布新一代旗舰小米17系列,这款集五年技术积累于一身的产品,不仅标志着小米过去五年研发投入的成果,更预示着其未来五年持续深耕硬核技术的决心。

在产品策略上,小米17系列实现重大突破。2021年底,小米首次提出对标苹果,经过四年努力,2025年小米17系列全面对齐iPhone 17系列,推出标准版、Pro、Pro Max三款机型,直接参与高端市场竞争。其中,小米17定位小尺寸科技旗舰,对标iPhone 17;小米17 Pro定位小尺寸全能影像旗舰,对标iPhone 17 Pro;小米17 Pro Max定位顶级全能影像旗舰,对标iPhone 17 Pro Max。

小米17系列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定位上,更在于技术层面的突破。首创的“妙享背屏”为用户带来全新交互体验,支持个性时钟、AI人像壁纸、AI萌宠壁纸等功能,同时实现听歌、打车、外卖等重要信息通知。背屏自拍、大头贴模式、背屏帮拍等影像新体验,以及一键分享取餐号、二维码、照片等实用功能,让手机使用更加便捷。“妙享背屏”还推出掌机模式,搭配专属手机壳即可秒变复古游戏机。

在屏幕技术上,小米17全系搭载全新M10屏幕发光技术,采用国产“新型红色发光主材”,发光效率达到82.1cd/A,实现国产发光材料在国际领域的领先。电池技术方面,小米17全系搭载小米金沙江电池,含硅量高达16%,能量密度最高达894Wh/L,创下小米旗舰手机电池容量、密度和硅含量的新高。其中,小米17 Pro系列首次采用L形封装异形叠片电池技术,大幅提升空间利用率。

影像系统方面,小米17 Pro系列搭载全新“徕卡光影大师”影像系统,首次采用国产第三代高动态技术LOFIC,实现媲美专业相机的超高动态范围。潜望式徕卡浮动长焦和超聚光棱镜技术的运用,让长焦实力和镜头结构实现全新突破。

在生态兼容性方面,小米17系列与苹果设备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在iPhone上接收小米手机通知,反之亦然,甚至可以在iPhone上镜像小米手机回复消息。妙享桌面扩展至支持iPad、MacBook,实现跨端解锁、Mac无线副屏、应用多开、窗口调节等功能。

性能方面,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采用3nm工艺,CPU性能比肩A19 Pro,GPU性能提升34.6%,实现性能功耗的全面领先。

面对过去五年的成就,雷军在年度演讲中表示:“这五年,小米和我个人都经历了彻底蜕变,我们用脚踏实地的努力,重塑了小米的骨骼和灵魂。”

在管理层面,小米也经历了重大调整。2021年,随着创始团队成员逐渐退居二线,雷军着手重塑核心管理层,引入卢伟冰、曾学忠、王晓雁、林世伟、刘伟等外部人才,同时提拔朱丹、屈恒、许斐、张剑慧等年轻高管,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在业务层面,小米同样面临挑战。2021年,芯片自研项目和造车业务遭遇挫折,营业收入下滑15%,内部出现质疑声音:“继续投入芯片研发,是否会拖垮公司?”2022年8月,一场内部研讨会气氛凝重,雷军坚定支持芯片团队,明确表示“小米不会放弃自研芯片”。随后,中国芯片行业的一场风波再次引发质疑,但雷军始终坚守承诺,带领团队克服困难。

如今,小米的芯片、汽车和手机业务均取得突破,这得益于过去五年的坚持与投入。展望未来,雷军宣布小米将在下一个五年内再投入2000亿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这一数字超过多数科技巨头的同期投入水平,预示着小米将掀起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

在2025年年度演讲上,雷军分享了从朋友陈年处获得的启示:“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55岁正是闯的年纪。”十年前,雷军果断投入小米创业积累的资源,推动公司从破局走向全面布局;如今,55岁的他依然保持折腾和改变的勇气,带领小米迈向新的突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